第574章 劈剑法(1 / 2)

加入书签

“拖剑势!”

常乐架势一变,他双手垂挂持剑,剑柄向上,剑尖向右侧腰下方斜挂,左手稍离手腰,右手处在右腰的位置,上身半面右转,眼注视前方。

据剑谱中说,只有不懈地进行单人剑法练习,才是迅速掌握剑术的不二法门,合练习中要用全身的力量使用剑技,而不应该仅是手臂的力量。

“嗖!”

常乐双手持剑,由下向上大幅度地正直向上举起,随即他右脚向前跨步,身体向前送去,举起的剑不能静止不动,而要在两臂伸直的同时,向前下方正直地劈下去。

当劈下去的剑尖,在距离地面半拳左右停住,此时常乐左脚向右脚跟进靠拢,左手臂贴在腹部,右手在前。

剑谱中认为,从举剑到劈剑,剑必须在身体的中心线上运动,而且在劈剑时,左右手有一种向内压挤的力量,尤其肩部不能僵硬,要使全身力量达至剑尖端部,脚底不可离开地面。

“嗖!”

常乐向上举剑,同时右脚向前跨出,将身体推进,他举剑动作不停,到达顶点后,即向斜下运动,右手定方向,向距头正中线偏一些,自右上斜着向左下劈击,同时左脚向前跟进与右脚靠拢。

常乐将劈下去的剑向上提起,右脚再次向前跨出,当剑举到头部后,再自左上向右下斜劈,左脚向前向右脚靠拢。

在右斜劈剑时,常乐控制尖至右膝盖位置停住,左斜劈剑时,剑尖须在左膝盖位置停住。

而在做斜劈剑动作时,上身不能摇摆,只有重心稳定,劈剑才能有力,而左斜劈剑时,身体更容易移动,身体要稍向右移,以增加稳定性。

左斜劈剑容易偏离身体中心线,因此剑要在以鼻子为起点,以左膝为终点的斜线上运动。

攻击的部位,就面部来说,可以分为三处。

正面,鼻子正中线位置。

左面,从正中线到左耳处的面部全部位置,不包括左耳后面的部位。

右面,从正中线到右耳处的面部全部位置,不包括右耳后面的部位。

而除拳头以外的手腕部分,因为使用剑时,手腕是最容易受到打击的,如果手腕受到打击,则握不住剑,失去战斗力。

身体的肋骨部分,是人体的要害之一。

颈部正前方的喉结部位,是人体呼吸的关键部分,位置突出,往往是剑刺击的主要目标。

剑谱上还认为,劈前的举剑幅度要大,两手持剑劈、刺时,应有一种互相向内侧扭转的绞力感觉。

要用剑的前三分之一部位,去进行劈剑,而且要用剑刃进行劈击,在劈刺时,肩部不能有僵力,肩仅是转送全身力量的中间关节,如出现僵力,就不能送力至剑刃。

进步劈刺时,一般都由右脚先跨步,左脚应迅速跟上去,并要有蹬地的力感。

而且在劈刺时,均应由左手定位置,右手用力,通常的左手运动,均应在自己的中心线上进行,即刀柄尾端要保持在身体中线上运动。

剑谱中认为,所有的招式中,正面劈剑是剑道所有技法中最常用的,最有效的剑法,如果这个技术能掌握好,共它剑道技术便能顺利掌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