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再来一次(1 / 1)

加入书签


大夏历10年。

昏暗的房间内,原本安然睡在床上的身影突然坐立起来,双手不停地胡乱挥舞,口中不停的大喊道:“不要!我不想死!”

不知是身体的应激反应,还是真的被噩梦吓到了,直到浑身疲惫,胡乱挥舞的动作才渐渐放缓。

当身体完全平静下来后,原本紧闭的双眼才慢慢睁开。

看到周围似曾相识的环境,董天宇嘴里呢喃道:“这是哪?好熟悉的地方,我刚才……。”

随着自言自语,原本一片浆糊的脑袋也渐渐变得清醒。

“我这是又穿越了?”

“不,准确的来说是重生了,这里还是蓝星。”

一个与小破球相似度达到99的平行世界。

生活在小破球33年的董天宇魂穿平行世界10年董天宇的身上。

基本相同的家庭关系,十分类似的社会情况,让董天宇很快就适应了穿越后的生活。

穿越后在网上发现了数字货币的信息后,发现当时数字货币的价格才00025鹰币,按照当时华元与鹰币的汇率,一个数字货币的价格还不到两分钱。

不过想要在国内直接购买数字货币十分麻烦,最终董天宇花了一千多,在让国外的代购帮忙买两千个数字货币,装在硬盘中寄到国内,当时购买数字货币的费用甚至还没硬盘贵。

买完数字货币后,董天宇的生活再次回归平静,当其毕业后,没有像在地球那样,意气风发的非要去大城市闯一闯。

而是依靠家里的关系,在老家的视野(同音你们懂的)单位的附属单位,找了一个待遇还算不错的工作。

虽然只是合同工,但是除了没有编织(同音你们懂的)外,薪资待遇基本上一样,毕竟整个单位真正拥有编织的成员也不过寥寥数人。

就这样混到22年的时候,董天宇怕出现意外,没有选择等到历史最高点抛售数字货币,而是在价格提升到五万鹰币的时候,就将手中的数字货币全部抛售。

这波操作让董天宇资产立刻破亿,并且还是鹰币。

而这個时候恰巧数字货币的交易在国内还不算违法,交完税后,董天宇真正拿到手了有五个小目标还多点。

不懂理财的董天宇,特地跑到京都,将五个小目标,分别存在了五个不同的银行中吃利息。

至于为什么是不在老家银行中存钱,相信大家懂的都懂,大城市监管力度比小地方要强,至少很难会出现莫名其妙转帐的情况。

然后带着剩余的零头回到彭城,而即便是将这些剩余的零头存在彭城的银行中,也有八位数,达到了大额存单的标准。

就算是每年的利息,也能媲美一般中等家庭的全年收入。

然后平时除了略微提升了下家庭的生活水平外,董天宇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同事和家里也只当董天宇炒股赚了一些钱。

本以为有了钱,接下来就该结婚生子,继续过着平凡的日子。

但是谁曾想,突然有一天,上班正在摸鱼的董天宇,竟然发现手机突然黑屏,本以为是手机坏了,正准备重新开机的董天宇,突然发现自己的办公电脑竟然也黑屏了。

离开办公室,发现平时不怎么见人的走廊上,人潮涌动,大家都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区域,互相询问着其他人的电脑和手机是否出现问题。

慢慢地大家惊讶的发现,现在不仅是电脑和手机出现了问题,单位中的所有电子设备全部都出现了问题。

不仅是单位中的电子设备出现问题,就连停车场中停放的车辆,上面的电子设备也全部出现了问题。

与别的城市各种各样的共享单车不同,彭城只有绿色出行,虽然也是共享单车,但是办理的时候只需要彭城本地sfz和20元押金,大部分公交站台附近都有固定停放点。

所以这个时候,彭城并不缺少自行车这样的,非电子设备控制的交通工具。

幸好刚经历过y情时代,虽然没了通讯设备比较麻烦,但是官府对于这种突发情况也有了应急手段。

官府迅速的反应,安抚了城市中的居民,因为对官府的高度信任,城市并没有出现混乱。

只不过因为习惯了手机支付,很多人手中并没有多少的现金。

不过好在银行中还有存有大量现金,用身份证可以暂时从银行中借出一定的现金,等电子设备恢复后,再进行偿还。

因为电子设备的损坏,所以生活仿佛回到了古代,普通人与外界的联系基本上已经断绝。

大家本以为坚持一段时间后,还会回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但是在电子设备出现问题一周以后,官府通知街道安排街道内青壮年开始对地下rf工程进行改造。

青壮年用人力的方式,将地下停车场内的车辆全部清理了出去,然后将这些地下人防措施改造成临时避难所。

因为是自愿招募,所以最开始参与的人数不多,但是渐渐地,有青壮年的家庭全部都参与到改造之中。

因为只有参与人防设施改造的青壮年,才能在工地食堂吃饱。

现在街道每人每日只发放一顿饭的食物,青壮年参与劳动,每天可以省出一顿饭的粮食。

距离电子设备报废已经过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纸币渐渐的退出了生活,现在仿佛回到了六十年代。

不知什么时候,外面的气温开始慢慢降低,所有人在街道的安排下住进了改造好的地下临时避难所之中。

在地下避难所里的董天宇,此时才理解,爷爷奶奶那一辈为什么执着的要多生孩子。

父亲那辈兄弟五个,母亲那辈姐弟四个,因为原先住的就不远,所以被分配到同一个临时避难所之内。

进入避难所后,董家人沾亲带故十几家,光青壮年男性就有二十多个,不说别的,光是站在一起,就让其他人知道他们并不好惹。

因为换气原因,通风口附近的区域并不暖和,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看到董天宇那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聊天后,街道人员将他们安排在一个相对暖和的角落中。

随着外面温度越来越低,外面运送物资的频率越来越低。

最后一次运送物资时,外面送来了一份地铁图纸和一些挖掘工具。

根据运送物资那个人的说法,现在这个时候,留给他们这些人的只有三个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