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惨败,大势不可逆?(1 / 1)

加入书签




“二位大人,快请入座,给我好好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双方见面之下,朱云飞也顾不得礼仪,连忙拉着袁枢问道。
“唉,这事说来话长,容我慢慢说吧。”袁枢叹了口气,开始徐徐说道。
“根据这几日前线反馈下来的情报,基本可以确定,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晚,高起潜统率的河北各营人马。”
“以及将军帐下的杨衍,李化鲸所部,一共十四万人马,在祥符城外,因为防守不严,遭到蚁贼刘宗敏所部袭营。”
“导致粮仓起火,高起潜竟然不管不顾,仓惶而逃。”
“从而使得各军混乱,刘泽清、许定国、李际遇各营,一路往归德府奔逃。”
“这三人帐下的兵马,原本想要进驻睢阳,但下官见他们军纪败坏。”
“遂与班纳岱将军商议之下,拒绝了他们入城,于是这帮败军绕城而过,大掠鹿邑、永城、谯县,往凤阳而去。”
说到这里的袁枢,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许定国是归德府人,这人出身草莽,桀骜不驯,颇有勇武。”
“此次他与刘泽清,李际遇率领两万余溃兵,一路劫掠而来。”
“卑职,与班纳岱手中兵力有限,加上他们又是我大明将士,我们只能守卫睢阳周边各县安全。”
“从而致使鹿邑、永城百姓遭难,这是卑职的失职。”
“这帮畜生,对自己同胞,也能下此毒手,实在该死。”朱云飞听到凶手,竟然是这三个王八蛋,气的拍案骂道。
虽然朱云飞是个穿越者,但他不是历史专家,要不然他一定会知道,这许定国正是谋杀高杰的凶手。
而刘泽清和李际遇也在满清入关后,率军叛变,成为建奴的汉奸走狗。
“曹州杨彩统率的长林营,以及兖州卫兵马呢?为何班纳岱不调动他们支援?我出发之前,不是给我他调兵的权利吗?”
骂归骂,但这个时候,许定国这几个王八蛋,率军跑去了凤阳府,他一时也是鞭长莫及。
“这正是下官要向将军,汇报的第二件事情。”
袁枢脸色有些不自然的说道。
“祥符之战,高起潜帐下各营总兵,争相奔逃,根本无人抵抗。”
“只有临清关总兵杨衍,与参将李化鲸率部,拼死抵抗,在退到考城之时,遭到蚁贼围堵。”
“随后杨彩指挥使,与陈永福将军率领长林营和兖州卫前往支援。”
“双方在城下一场大战,虽然杀退蚁贼人马,但却损失惨重。”
“陈永福、高谦、张德昌三位将军战死沙场,杨衍总兵和李化鲸参将身受重伤,据说至今昏迷不醒。”
“我部参战的三万五千人马,死伤高达两万余人。”
“据前线传下来的消息,高起潜统率的河北各军,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战后的祥符城下,我大明将士的尸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烈空前……”
“这难道是天命难为?大势不可逆转?”端坐在椅子上的朱云飞,听完袁枢的汇报,紧握着双拳,脸色阴沉,眼神透着一片寒光。
朱云飞喃喃自语的话语,坐在下首的袁枢和陈潜夫,并没有听到。
“将军,此次祥符大败,贼军声势大涨,蚁贼大将党守素,牛万才所部,三万人马现在驻扎在考城。”
“对曹州和睢阳形成不小的威胁,但这还不是下官最担心的事情。”
见朱云飞沉吟不语,袁枢迟疑了一下,还是咬牙说道。
“下官担心此次祥符之败,将军会受到陛下的惩罚。”
“背锅嘛,我朱云飞无所谓,但我也绝不会坐以待毙。”朱云飞冷冷一笑,起身看向袁枢道。
“袁大人,陈大人,若是我要你们,从今天起,无条件相信我,支持我采取军事手段,接管归德府,甚至违抗诏令,你敢不敢?”
“我等自然相信将军,也愿意支持您,可违抗诏令,等同谋反啊。”陈潜夫心头一颤,有些迟疑的看着朱云飞。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保护归德府罢了。”
朱云飞一脸坚定的说道:“请二位大人放心,我朱云飞绝无背叛大明之心,更不会投降蚁贼。”
“将军,既然这么说,我袁枢愿为将军效劳。”袁枢与朱云飞接触最多,他虽然不知道朱云飞要做什么。
但他相信朱云飞,既然这么说了,那就有他的理由。
所以他选择了相信,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将军,就算我们支持您,将士们会不会听您调配呢?”
“放心,归义营参将班纳岱,卫指挥使虎大威,两部人马我会让他们驻扎睢阳,只要你们相互配合,可确保万无一失。”
朱云飞给了袁枢一个满意答复后,沉声说道:“现在我需要赶往曹州,安抚长林营和兖州卫士卒的军心士气,就不去睢阳了。”
“将军放心,只要我们在,睢阳就在。”袁枢坚定不移的回道。
“下官不才,必将鼎力支持将军,配合袁大人开展工作。”陈潜夫也连忙拱手表态道。
“那就拜托二位大人了。”朱云飞长身而起,双手作揖,躬身一拜。
次日一早,朱云飞率领骑兵营将士,马不停蹄直奔曹州而去。
五月十二日,北直隶广平府邯郸城。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时期没有河北这个行政区域,整个河北地区,都隶属北直隶京畿之地管辖。
祥符城下一战,高起潜这个皇帝任命的总监军,统率十几万大军,一败涂地。
高起潜在总兵张任学、卜从善、柯永盛三人,率领的数千亲卫骑兵护卫下,一路狼狈的渡过黄河逃回邯郸。
出征之前,高起潜可是派人向皇帝承诺过,此战将收复开封府,一举歼灭开封蚁贼刘宗敏所部。
回到邯郸城的高起潜,已然恢复了平静。
但祥符惨败,十几万大军毁于一旦,这个责任谁来背?
高起潜自然不会背,但这么大的责任,肯定需要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来背。
诬告这一招,向来是高起潜的拿手好戏。
经过这一路的寻思,在回到邯郸城之时,他已经拟好了奏折。
“进忠啊,你现在日夜兼程回京,把这封奏折呈报陛下。”
“若陛下询问,你就说因为天降大雨,我军遭遇洪水,漕运总督、山东巡抚曾樱,粮草迟迟不至。”
“山东提督总兵朱云飞,不听号令,按兵不动,未及时救援,导致祥符一战,功败垂成……”
没错,高起潜诬告的对象,就是曾樱和朱云飞。
因为他坚信,皇帝肯定会信他,而不会相信曾樱、朱云飞这样的外臣。
高起潜派干儿子,东厂太监监军副使许进忠,日夜兼程赶到京师时,崇祯皇帝这时也接到了另一个噩耗。
“孙传庭这个逆臣,亏得臣对其信任有嘉,他竟然辜负朕的厚恩,实在该死至极。”
原来这个时候,孙传庭兵败汝州,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消息。
被陕西巡抚张尔忠,六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
想到一个月前,孙传庭还给他上书,他将率领秦军将士,出关决战,荡平闯贼的军报。
可转眼秦军全军覆没,孙传庭下落不明。
这让生性多疑的崇祯,不得不怀疑,孙传庭是不是走上了洪承畴的老路。
要知道松锦大战之后,因为洪承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为此,他坚信洪承畴是为国捐躯了。
可结果,最后传来的消息是洪承畴投降了建奴。
想到这些的崇祯皇帝,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吼道:“传旨,孙传庭丧师辱国,罪该万死,褫夺其所有官职。”
“抄没家产,三族子弟,流放琼州,以儆效尤。”
面对皇帝的怒火,大殿上一众朝臣,一时都噤若寒蝉,生怕惹火烧身。
盛怒的崇祯,拍案而起,双目通红的他,瞪着堂下的文武百官喝问道:“长安危急,蚁贼已经进入武关,接下来该怎么办?怎么办啊?”
孙传庭都败亡了,这个时候满朝文武,根本没有人敢请缨,前往关中督师。
说起来加上孙传庭,这已经是战死的第三个三边总督了。
前两任分别是傅宗龙和汪乔年。
“报,总监军高起潜紧急军报……”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崇祯心急如焚,不知如何解决关中危急之时。
携带着高起潜军报的许进忠,连滚带爬的来到大殿之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