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明的朝会(1 / 1)

加入书签




“阁老晋封太师之位,者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荣宠,也是我等的幸事,在下建议,应该邀朝臣庆贺一番。”
冯铨眼珠一转,一脸谄媚的笑道。
周延儒位置越高越稳,他复职的机会就越大。
想当初他为了官位,不惜投靠阉党魏忠贤,从而获得礼部尚书高位。
然而因为当今皇帝的继位,魏忠贤的垮台,他也被打入阉党一派,从而被士林唾弃。
要不是与周延儒是儿女亲家,加上之前一些同僚帮衬,他早就被竞争对手给搞死了。
“冯先生所言有理,阁老晋升太师,这份荣耀,理应让文武百官瞻仰一番。”董廷献也是连忙附和着笑道。
作为周延儒这条绳上的蚂蚱,他们自然是一荣俱荣。
相比周延儒一派官吏,弹冠相庆的热闹场面。
紫禁城养心殿内,好不容易处理完手中的奏折,刚回到宫中想要歇息一下的崇祯皇帝,却被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到来,彻底乱了心境。
“逆贼,好一个大忠似奸的逆贼。”
看着骆养性呈送上来的奏报,崇祯皇帝脸色铁青,深陷的眼窝,爆发出凶狠的光芒。
“立即缉拿周延儒,送入诏狱赐死。”
愤怒的崇祯皇帝,最恨的就是手下的人欺骗他。
被他赐死的前任首辅薛国观,就是因为欺君罔上,被当时还是六科给事中的吴昌时弹劾,就这样堂堂一个内阁首辅,直接被赐死。
而接位薛国观的正是周延儒,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两任首辅被赐死。
这也是崇祯被指责刻薄寡恩最有力证据。
“陛下,周阁老现在尚在德胜门统军,手握数万兵马,万一,万一当众缉拿,引起兵变……”
骆养性没敢说下去,但盛怒的崇祯皇帝,却听明白了话中之意。
“你说的有理,那就明日朝会再动手。”瘫坐在龙椅上的崇祯,无力的抬了抬手说道。
“明日奉天殿朝会,你率领锦衣卫,一旦见到周延儒入宫,立即缉拿,还有他的手下的党羽,尽数缉拿问罪。”
咬牙切齿的崇祯,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蹦出来的,可见他此刻是有多么的愤怒。
“微臣遵旨。”骆养性躬身一拜,这才退了出来。
“来人啊,立即叫王大伴来见朕。”骆养性走后,崇祯喝了一口茶水,平复了一下心情,扬声喊道。
走出养心殿的骆养性,在宫门口正好见到了回宫的王承恩。
“王公公。”骆养性站在门口,拱手行了一礼。
刚刚下了暖轿的王承恩,见这个时候骆养性从宫中出来,眉头微皱的他,拱了拱手笑问道。
“骆指挥使,深夜入宫,莫非有要事?”
“王公公说的不错,确实有些事情,向陛下汇报。”骆养性淡淡一笑,却没有说具体之事。
说罢也不等王承恩再问,骆养性拱手笑道:“下官还有事,先告辞了。”
“多事之秋啊。”王承恩看着骆养性离去的背影,轻叹了口气,连忙往养心殿走了进去。
“陛下,奴婢已经闻讯过那朱云飞,这是他递上来的奏折。”
王承恩原本还在考虑,究竟要不要把奏折递上去,毕竟这事,只是朱云飞一面之词。
加上他与周延儒私下关系还不错,若不能一杆子打死周延儒,要是贸然得罪他,那后果可是十分严重的。
但刚刚碰到骆养性,他就知道这事,不能不报了。
已经得知事情经过的崇祯皇帝,看着王承恩递来的奏折,随手翻了翻,原本还算镇定的他。
在看到朱云飞在奏折上,清晰的记录了兖州府十万军民被屠杀,鲁王朱以派,知府邓藩锡皆死难时,他的眼眶内也不由落下了一滴眼泪。
“鲁王叔殉难,兖州府十万军民受难,这是朕之过啊。”
“周延儒这个逆贼,欺君罔上,罪在不赦,朕要灭他三族。”
满腔怒火的朱由检,再次拍案而起。
王承恩见皇帝盛怒,吓得跪倒在地,脑海中不由闪过朱云飞那正气凛然的面容,犀利的目光。
当时的朱云飞,表现出来的气势,丝毫不亚于皇帝的威势。
“陛下,周阁老毕竟是内阁首辅,不能单凭一封奏折治罪啊。”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说道。
“是不是让登莱副总兵朱云飞,出面作证呢?”
“哼,周延儒畏敌不前,杀良冒功,欺君罔上,锦衣卫已经掌握证据,焉能有假?”
崇祯冷笑一声:“你去传朕的旨意,前去见蒋德璟、黄景昉、方岳贡,让他们明早朝会,当庭弹劾周延儒以及其党羽之罪。”
“奴婢遵旨。”王承恩接过皇帝的诏书,躬身而退。
蒋德璟现在是朝中的户部尚书,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黄景昉则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方岳贡是左都御史,兼任东阁大学士。
三人都是大学士,又执掌户部、礼部、都察院,相当于副宰相。
这三人也算是朝中的一股清流了,属于真正的廉吏干臣。
三更天的京城,寒风呼啸,长安大街上,却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午门钟鼓楼上,更是灯火通明,午门外一个个头戴乌纱帽,身穿紫金蟒袍,紫色官袍,绯色官袍者,比比皆是。
“周阁老车驾到。”
午门前一声唱喏,喧闹的车马人群,纷纷让开了一条道路。
头戴乌纱帽,身穿紫色玉带官袍的周延儒,在心腹官吏吴昌时,刘自竑等人簇拥下,昂首阔步走进了人群。
“阁老早啊。”
“阁老辛苦了。”
大批文武官员,纷纷上前打着招呼。
没办法,如今的周延儒身居内阁首辅,昨日更是传出,今日要加封太师。
如此简在帝心的当朝首辅,谁不想上前巴结一二?
“诸位大人有礼了。”一脸笑容的周延儒,左右作揖,表现得十分平易近人。
“好个道貌岸然的奸贼,今日我定要让你原形毕露。”
人群角落内,身穿青色官袍的监察御史蒋拱辰,看着得意洋洋的周延儒,忍不住露出一丝冷笑。
“蒋大人嫉恶如仇,本官佩服。”朱云飞看着眼前这个急先锋,倒是有些佩服。
昨夜回到驿馆不久,朱云飞便接到旨意,让他今早参加朝会。
而之后赵士骥、宋玫也引荐了有佥都御史左懋第,监察御史蒋拱辰,与他见面,确认了弹劾周延儒一事的真伪。
开始左懋第还有些拿捏不准,但随后都察院左都御史,也就是他顶头上司方岳贡。
派人给他送了一份奏疏,让他连夜安排弹劾周延儒的折子,以便今早大朝会使用。
从而有了眼前的一幕。
随着钟鼓楼上的钟声响起,午门城楼下的左右掖门打开。
按大明洪武祖制,文武百官参加朝会,必须佩戴牙牌。
按照身份地位,文官走左掖门,武官走右掖门,排队依次进入宫门。
首先进入的是将军,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顺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
这里的将军可不是带兵将军,而是仪仗队的大汉将军。
朱云飞这次参加朝会,算是特例参加,跟着兵部的官吏,鱼贯而入。
整个朝会礼仪程序复杂,从四更开始入宫,也就是凌晨四点开始进入,一直到五点多,官员才能进入奉天殿。
大明的朝会,有的皇帝在乾清宫举行,有的在奉天殿举行。
在进入奉天殿前,所有官吏禁止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若犯了错的,将会被御史记录弹劾。
等踏入奉天殿时,时间差不多已经到了五点半六点左右了。
也就是说朝官们参加朝会,必须两更天,也就是凌晨两点就要起床,洗漱吃饱肚子,赶到午门候朝。
好在朝会不是每天举行,一般都是初一十五举行。
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肯定也会加朝,但也属于特例。
否则天天这样折腾,别说皇帝受不了,文武百官也受不了。
最起码对于第一次参加朝会的朱云飞来说,这朝会章程,简直比行军打仗还折腾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