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蜀兵反叛(1 / 1)

加入书签


在蜀地,每年春三月,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先蚕礼,相传,蜀人是最早发现野蚕,并学会养蚕的,蜀字的本义,就是蚕的意思。而蜀国的第一个王,叫蚕丛,他掌握了先进的养蚕术,教导当地百姓如何养蚕,深受百姓爱戴。

蚕桑在蜀地历史悠久,意义非常,每年的先蚕礼,是蜀人最隆重的礼仪,历届领导人都十分看重这个祭礼。往年先蚕礼由皇后主持,今年呢,蜀地没有君主,自然也没了皇后,这个先蚕礼还搞不搞?

蜀地官民最近都在议论蚕桑祭祀的事,蜀人看重蚕桑祭礼,认为这关于今年蚕桑的兴衰,而蚕桑在蜀地,只许兴不许衰,衰了这一年就意味着一多半的经济来源断了。

此事迫在眉睫,桓温召来蜀地官员,商量有没有变通的方法。办法,只要想总会有的,有人提出,用官祭代替国祭,以祭蚕神代替先蚕礼。先蚕礼需要皇后娘娘率朝廷命妇们完成,祭蚕神则不同,可由地方官组织,百姓参与,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择一位美丽的少女骑在马上,手捧一盘茧子,寓意着蚕花娘娘,带领祭祀队伍走到地头,由当地的贵族妇女们带头,亲自采几条柔桑,完成采摘礼仪,之后,“蚕花娘娘”率队回到祭坛,由这位民选“蚕花娘娘”将蚕茧献上祭坛,众贵妇陪祭。

仪式完成之后,则是大开庙会,卖吃的,吹糖人的,练摊的,走江湖卖艺的,搭棚唱戏的,舞狮子的,农产品交易的,贩牛卖马的,一句话,祭祀过后,是百姓的狂欢。

这个提议真是说到了桓温的心坎上,这个与民同乐的狂欢场面让他遐想不已,更让他遐想不已的是,假如这个美丽的“蚕花娘娘”,让公主李嫣来扮呢?头戴花冠,一袭白衣,飘然若仙,想想都让人心醉神驰。

桓温一拍几案,就这么定了。

人散后,袁乔若有所思地看着桓温,微笑说:“将军是想让公主当这个‘蚕花娘娘’?”

“除了她,还有谁配?”

“可她毕竟是成汉公主,将军就不担心她的美丽会让蜀人怀念李氏?一想到这么美丽的公主,即将被带到遥远的建康,再也不可能回到蜀地,蜀人会不会为公主而战呢?”

“或许,蜀人会因为我优待李氏宗亲而归心呢。”桓温辩解道。

袁乔想,对一个色迷心窍的老男人,真是说什么都没用。

祭礼定于清明节前一天在成都郊外举行,参军邓定受命搭建祭台,参军王誓抽调2000名军士,专门负责祭祀治安,有司官员核定相关礼仪。

4月4日,天清气明,春暖花开,成都南郊,锦江岸边,人们挑壶担浆,携儿带女,说不尽公子踏青,仕女游春,不过,今天公子无心观仕女,都想一睹公主风采。

辰时,桓温登上祭台,面向东方,跪拜上香,典礼官宣布,祭礼开始。由仪仗队开道,仪仗队由年轻的贵族公子担任,领队就是邓定的大儿子邓博。之后,李嫣公主穿着白色丝裙,披着白色披风,头带鲜花花冠,手捧装着蚕茧的盘子,骑在马上,神情较白衣犹清,桃腮比鲜花更艳,美目偶一顾盼,满城春色顿时有了灵气,目光拂过的心灵,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倏地一颤。

公主后面,跟着一众贵妇,再后面,则是鼓乐队和舞狮队,巡游队伍缓缓到了桑树林,公主下马,亲手在树上采下三条柔桑,之后,贵妇们各采柔桑数条,公主重新上马,巡游队伍绕过桑树林,穿过农田,沿锦江岸边走回祭台。公主将蚕茧和柔桑放上祭台,然后焚香,三跪,六拜,一众贵妇随她一起行礼。之后,公主退下祭台,将一条黄色丝带系在树上,祈祷风调雨顺,蚕事顺遂,五谷丰登。

之后,公主回到供她起居的锦帐中,她的母亲和侍女已在里面等着她。

此时祭台旁,唱曲的,弹琵琶的,舞狮的,杂耍的……开始给蚕神表演;卖吃食的,卖玩艺儿的,农产品交易的,纷纷登场,有钱人家在青草上铺上席子,摆出酒盒食盒,一边赏玩春色,一边吃着、看着,享受这春日暖阳,分享这热闹气象。

桓温大悦,和袁乔及诸将坐在临时搭建的帐中,临江而鱼,开怀畅饮,眼前的繁华景象让他胸中大快,蜀中果然天府之国,富庶、安适非他处可比,将这样一份大礼送给东晋小朝廷,恰如一声惊雷,落下满天金雨,天地都要起六种震动。

邓定斟满酒杯,端到桓温面前,满面春风地说:“今日睹此盛况,大快人心,将军入蜀,立下不世功业,蜀地在将军治下,官民共乐,实是蜀人之幸,邓定敬大将军一杯。”

桓温大笑,说:“桓某何德何能,全赖诸位扶持,蜀中气象,果是不凡,桓某今日大开眼界,十分快慰,来,咱们一起喝。”桓温举杯,和邓定一饮而尽。

邓定又去敬袁乔,对袁乔的勇略机谋极尽奉承,袁乔满面含笑,也是一饮而尽。

邓定之后,众蜀将你一杯,我一杯,纷纷去敬桓温,桓温来者不拒,渐渐双目朦胧,有了七分醉意。

不久,桓温伏在桌上,睡着了,邓定上前,轻轻推一推桓温,桓温醉里哼哼了两声,抬起头来,说你是谁呀?

“在下邓定,来给大将军敬酒。”

桓温呵呵一笑,拿起酒杯,说:“满上,喝酒……喝酒。”说着头一低,又睡着了。

邓定见状,忽然摔掉手中的酒杯,大声喊:“来人呐”,只见十多名刀斧手闯进帐来,直扑桓温、袁乔等人。

袁乔忙离座,拔剑护在桓温身前,大声说:“邓定,你这是要造反吗?”

邓定说:“我只是要打走强盗,复我汉国。”

在席的四位将领和袁乔一起,护住桓温,和刀斧手激战,这时,一名士兵冲进帐来,背上中了一支箭,他口吐鲜血,拼尽力气喊了声:“王誓起兵造反,彭模告急。”说完喷出一口血,倒地而死。

袁乔怒目圆睁,挥剑直取邓定,邓定举刀相迎,杀做一处。越来越多的叛军将营帐包围,帐中杀得昏天黑地,血腥气熏人欲呕,桓温还是沉睡。

另一路,邓博带着人马冲进公主的锦帐……

又有数名军士冲进桓温帐中,和邓定夹击袁乔,袁乔奋力战斗,渐被士兵逼到角落,邓定绕到桓温身后,提剑,直刺桓温背心,桓温在醉中忽卧倒在地,这一剑刺中盘中烧鸡,邓定回剑,烧鸡飞到空中,直扑一名蜀兵面门,蜀兵腾不出手来,情争之下,张口咬住。邓定撤回长剑,再刺桓温,桓温就地一滚,跳起身来,拔剑横在身前,两眼瞪圆,须发皆张,死死盯住邓定。

邓定害怕,后退了两步,说:“你、你、你……”

桓温冷哼一声,说:“你以为我真的醉了吗?看剑……”话音未落,剑尖已至,邓定展开身法,和桓温斗在一处。

这时,一名士兵冲进大帐,大声说:“报将军,隗文率军一万进攻成都大营。”

桓温命袁乔快去成都,“这里有我,你快走,成都若有失,平蜀之功,毁于一旦。”

袁乔杀出一条血路,带领数十骑人马,奔回成都。

此时,帐中涌进更多叛军,桓温手刃数人,帐中横尸累累,血腥气熏人欲呕。桓温抖擞精神,他的贴身侍卫只剩下5人,他们5人围成一圈,迎战四方来敌,人人浑身血污,血红的眼紧盯敌人,在倒下之前,拼尽最后的力气。

这时,晋军在几名下级军官的带领下,从背后杀散邓定叛军,军士逃散,晋军冲进大帐,营救主帅,邓定见事不谐,领着数十骑人马杀出重围,逃了出去,晋军要去追,桓温说算了,穷寇莫追,料他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桓温四周看看,遗憾地对身边的士兵们说:“好好的一个庙会,本想与民同乐,谁知闹成这样,百姓们都散了,真可惜。

桓温率兵回到成都,此时,袁乔已打退隗文军队,隗文率军溃逃。

桓温命周抚率兵去彭模平叛,五天后,军士来报,周抚将军阵斩王誓、王瑜,打退叛军。

叛军四人组至此均已落败,叛乱暂时平定了,桓温脸上的阴云却日渐浓密。更让他忧心的是,袁乔病了,咳喘严重,常常一句话说到半截,忽然咳得抽成一团,半日方苏。近日,桓温让袁乔好好休息,吃药将息,不必到军营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