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一套三连(1 / 1)

加入书签


相比于汉羌联军的十万人马,其中以骑兵为主,而大同军西去迎敌的只有五万人,并且以步兵为主。
一路上,楚歌也并不催促麾下士兵赶路。
只是让前线的探子把联军的动向摸清楚。
军中将领不知一次地发问:“主公为何不加速行军,抢占萧关?”
其他人也很奇怪,敌军兵马倍数于己,更是骑兵对步兵,楚歌却不想着占据关卡迎敌,难道要在关中平原上以步兵对骑兵不成。
想想那场面,众人不寒而栗。
“不急。”
面对众人的询问,楚歌总是这样回答。
步兵对上骑兵的劣势,楚歌自然知道。
可他更怕的是西凉骑兵不与他正面交战,如果十余万骑兵散布到雍凉之地打游击战。
那才是令他更头痛的事。
在古代,步兵想要战胜骑兵,并且不让骑兵逃走,一般需要特殊地形。
如果他只需防守,那么有萧关地利,显然是有利的选择。
可是他要的是西凉之地,是西凉产的战马,是西凉产的骑兵种子。
而且他没有多少时间可浪费的情况下,把联军堵在萧关之外,实在是弊大于利。
哪怕联军头铁地来攻关,可一旦损失惨重,必定带剩下的其他人绕道其他地方。
那时候再想以两条腿追上四条腿,可就难了。
“报,敌军距离萧关两百里。”
楚歌道:“再探。”
“主公,再不加急赶路,萧关就要被汉羌联军先行占据了。”
“我自有主张。”
楚歌挥手打断左右将领的劝说。
等众人离去后,他招来甘宁下达秘密任务:“兴霸,你带二旅人马藏于萧关西侧山脉,看到信号,你就如此如此……”
甘宁点点头,带着两千人加速离开。
三天后。
汉羌联军。
有探马回返:“报,萧关无人驻守,关内人马已逃散多时。”
此时,联军距离萧关只余三十里,以骑兵速度,小半日就可抵达。
边章不禁疑惑道:“怎会没有兵马,大同人莫非还未赶到?”
汉军首领张温道:“莫非是大同人的诡计,关外可探查过了,可有伏兵?”
来人道:“已派人探查,并未发现有敌潜伏。”
众人对此并不怀疑,哪怕六盘山深山密林,可想藏几万兵马不被发现,还是没有可能的。
人藏少了对他们一点用没有,人藏多了不可能搜查不到。
一众将领虽然奇怪,可既然前方没有发现敌情,也就没有下令手下减速。
军队继续奔行,直到快接近萧关的时候,又有探马前来。
“报,关东十里外发现敌方大军。”
边章抬眼张望,已经能看到萧关的城墙,城门外并无一人。
不由惊道:“你是说在萧关东面?”
探马道:“是的,大人。”
边章和韩遂对视一眼,然后又看向汉军的一众将领。
这可真巧了,他们紧赶慢赶,早就做好强攻萧关的准备。
不想到了地方,大同人竟然还没来得及进驻萧关。
边章仰天大笑:“天助我也,大同将领何其蠢也,我军倍道于他,竟还被我们抢先抵达,天要灭之,多助你我。”
倒是一旁的韩遂略微谨慎:“事出异常,不可不防。”
边章摆手道:“有何异常?不过是行军缓慢所致罢了。”
韩遂道:“可令前锋先行进关查看。”
见其他人也同意韩遂的建议,边章只能下令先锋去探查。
先锋骑兵进入萧关,一个时辰后,前锋将领出来。
“大人,关内并无异常。”
一众将领虽然诧异,可还是带人进驻,一些谨慎的将领,尤其是汉军将领,都亲自带人搜索地方。
“奇怪,莫非大同人真得没赶上?”
大家分享结果后,只能肯定了这样的猜测。
一众人来到东边城头,眺望关外。
十余里外,大同人正停下扎营。
边章笑道:“如此距离,大军出城列队,即可对接大同步兵,不如趁大同人立足未稳,趁势出击。”
韩遂看着对面,大致估算了一下大同军的人数,想了下道:“我军日夜兼程,远来疲弊,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不如修整一日,待明日再出关克敌。”
陶谦也在旁边劝说:“联军兵力两倍于敌,兼得地利,非必要,无需弄险,待明日阙敌不晚。”
其他将领闻言,也不由点头,这段时间的赶路,不说士兵,就连他们都累了。
迎敌政策自此定下。
另一边的楚歌,见联军没有出关攻打的意思,让工程兵开始在营外挖掘壕沟。
对于大同军的动作,联军将领一一看在眼中。
不过他们并不在意,尤其是西凉人,早就习惯了各种对付他们的方法。
可骑兵一旦成了规模,任何阻挡他们的都能一击即碎。
这是西凉骑兵的自信。
至于伤亡,打仗哪里没有伤亡的,西凉人早就见惯了生死。
第二天一早。
联军将领再次登上城头,开始观察大同军。
董卓见大同军前方士卒,人人背负一个比人高的东西,不禁好奇道:“诸位可知那些士卒的背后是什么东西?”
对于大同人的装备,其他将领自然也看在眼中。
陶谦道:“应是阻敌盾牌,估计大同人想设盾阵在前,再以枪兵攻我等。”
其他人也不由点头,那么高又背在身后,想来就是大盾了。
一旁的边章笑道:“任其如何,我自前行就是。”
“是极。”
其他笑着应和,对之后的战役众人信心十足。
毕竟关外一片平坦,哪怕大同人在平地上挖了些沟渠,可哪怕用人趟,也只需片刻就能填平壕沟。
“诸君,一战定关中。”
边章举刀咆哮,众人齐声应诺。
萧关大门打开,马蹄声如雷。
成片的骑兵朝着东边如潮水般涌去。
楚歌见状,下令道:“呈扇形包围过去。”
看着大同军不退反进,联军将领不由嗤笑:“不知死活。”
“铁蒺藜,投放。”
坐镇中军的楚歌,细细数着联军出关的人马,见里面大约出了三万人,而前锋部队距离己方已经不远的时候,下达了命令。
“快,投石机快放。”
地面震动,马蹄如雷,对面骑兵冲锋而来,那气势让人喘不过气来,大同军的中层领导见底下士兵被吓得发呆,恨不得自己亲手去操控投石机。
好在士兵在催促下反应过来。
下一刻,一包包铁蒺藜朝前方投射,并未扎实的包裹在空中散开,无数铁蒺藜往大地散落。
“冲啊。”
铁蒺藜落地的同时,联军的先锋人马就踏上了这片土地,明知前方危机重重,可冲锋起来的骑兵可不是想停就停,想退就退的。
他们只能一路向前,再向前。
要么冲出一片坦途,要么死在冲锋的道路上。
聿聿聿。
战马成片倒地,还未来得及发出一声嘶鸣,就被后方前进的骑兵踏成了肉泥。
联军骑兵前仆后继,用战马和士兵的身体给后方人员铺设道路。
相隔不远的大同军睁着大眼睛,看着前方惨烈的现场,有些人害怕地闭上眼睛,有些人瑟瑟发抖,更有些人吓得连连后退。
还未接阵,阵型就有散乱之势。
队伍中的伍长、什长连吼道:“弟兄们,不要怕,对面死得都是敌人,死得越多越好,想想我们家里,想想家中妻儿老小,对面的那些杂种想要杀我们,想要毁了我们的生活,石头、铁牛、大山,你们答应不答应?”
“不答应。”
“大家答不答应?”
“不答应。”
“那要怎么做?”
“杀光他们,杀光他们。”
“对,杀光他们。”
“大同军万胜。”
“大同军万胜。”
毕竟是从站队列,打豆腐块成长起来的大同士卒,从秭归一路打到这里,也算是身经百战。
如今死得惨烈的又不是他们,只是之前没经过这种状况,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下意识地有点害怕。
现在大家嘶吼,熟悉的面孔互相鼓励,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了。
“西凉骑兵果然骁勇。”
大同阵型的变化和随后的呐喊,楚歌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见西凉骑兵死伤几千人马后,后方队伍没有一点动摇的念头,不由发出感叹。
不过阵地里死去的战马和士卒多多少少影响了后方骑兵冲锋的速度。
楚歌见状,下令道:“传令下去,所有人有序退往壕沟后面。”
“诺。”
一声令下,大同军士卒缓缓后退。
“好,大同人坚持不住了。”
此时,联军骑兵已经将近有六万人马出城,随着六万人马出去,边章、张温等人也跟着出来了。
在骑兵后方的他们看不到前方的情景,只看见大同军阵型整体后撤,以为前方骑兵已经击溃大同军前部,不由心中大喜。
大喜的同时,他们纷纷催促身旁将领道:“尔等速速带人上前,莫要走了大同人。”
“诺。”
边章等人却是不知道,如果说第一道铁蒺藜杀伤骑兵五千人,后续绊倒几千人的话。
那第二道壕沟再次给西凉骑兵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不过还是那句话,骑兵开始冲锋后,后方看不到前方,前方人马也只能向前冲锋。
等联军将领也进入前线的时候,铁蒺藜阵地和壕沟阵地都已经被前面的骑兵给攻克。
一路踏着殷红的肉泥,联军将领心中估算着损失。
“三万余人。”
一众将领心疼地发颤,这可是三万精良的骑兵啊。
张温和边章几乎同时骂道:“大同叛贼,楚天行小儿,不杀汝,誓不为人。”
其实叛军损失的人数,还在这些人的估算之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时刻增加。
骑兵冲锋,生死在瞬间,而且现在双方人马已经正式对撞在了一起。
“杀啊。”
西凉骑兵举着长枪,面色狞诤地咆哮。
“快躺下,快躺下,把盾牌盖在身上。”
骑兵就在眼前,有将领见身边的南蛮人还呆愣着,不由大声提醒。
如果是以前,他巴不得南蛮子全死了才好。
可是现在,南蛮子已经加入大同军,以后没有南蛮人,只有大同人。
还不是很熟悉大同话的阿青听着身旁大喊,又见其他人的动作。
他连把身后背的大盾翻转过来,然后整个人往地上一躺,盾牌一盖,地上瞬间多了一个凸起的人形盾牌。
“我。”
即将短兵相接的西凉骑兵心中骂娘,老子好不容易闯过刀山火海,如今你们竟然又搞这套。
被地上的铁疙瘩绊飞的西凉骑兵飞在空中,无语望天,死不瞑目。
“卑鄙无耻的大同人。”
看着前方倒在地上的无数铁疙瘩,还有铁疙瘩上面竖起的丛丛倒刺,那倒刺巴掌长,入体即死,西凉骑兵欲哭无泪。
“放箭。”
楚歌一声令下,亲自挽开铁胎弓,给众人做起了示范。
“杀敌。”
大同士卒高声呐喊。
这场面真是太可乐了。
西凉骑兵一路冲锋在死亡的阵地,好不容易要对上他们了,可前方的南蛮重步兵团,竟然躺平等敌人自己送死了。
其实这些人形大盾不过是另类的铁蒺藜。
只是钢盾依据人体形状设计,能够覆盖人的全身上下。
承重、坚固的人形大盾,即使被马蹄踩踏、踢撞,短时间内也不会变形。
加上外面留了出气口,只要不是长时间呆在里面,南蛮重步兵最少能呆上半天到一天。
而这正是楚歌给轻敌的汉羌联军准备的三道大餐。
第一道:铁蒺藜阵地。
第二道:壕沟。
第三道:人形铁蒺藜阵地。
在三道大阵后方,还有等待已久的弓箭手。
此次大同军带了五万人出征,其中就有三万五千南蛮重步兵,联军想闯过这片阵地,非得付出血的代价不成。
楚歌一边杀敌,一边观察着联军的动态。
随着时间过去,大同军已经不知不觉地包围了萧关。
从天空往下看,只见大同军成扇形,正在逐步向城门围拢。
萧关城头。
李儒把这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好在他也是有急智的人,连朝左右道:“快鸣金击鼓,让人撤回来。”
“大人。”
士兵不敢擅自行动,这可是要掉脑袋的。
“哎。”
无奈下,李儒只能找到韩遂道:“大人,我军力竭,今日不宜再战,可鸣金召回众将,再议其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