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再灭朱儁(1 / 1)

加入书签


刚才黑夜里,他们这些人打着火把往南直走,现在一打量周围环境,楚歌发现追兵如果想追上他们,就必须经过这出缓坡。
“运气不错,还真是误打误撞了。”楚歌往缓坡上方走去,一边走一边对着廖化吩咐道:“命人点燃火把,本将在此恭候官兵大驾。”
火把点燃,缓坡上变得明亮起来,很快,道路口就出现了朱儁率领的追兵。
奔驰在前头的骑兵斥候走近一看点燃的火把,立马拉住缰绳,然后仔细打量起眼前的场景,他只见前面缓坡上,一队弓箭手挽弓搭箭,居高待发,缓坡后方成片瘫倒在地上的黄巾兵卒。
斥候连忙转身离去,匆匆赶到朱儁面前报道情况。
“黄巾士卒征战一日有余,又仓惶奔逃,早就疲累不堪,众将士随我杀敌。”朱儁扬起手中大刀,命令道。
“将军,恐有埋伏。”左右连忙劝住。
不理众人的劝告,这个时候,朱儁已经看到缓坡上的楚歌,暗自咬牙愤恨,自是想斩杀敌方小贼于此,“无需多说,此乃空城计,畏敌不前者斩立决。”
“诺。”众人只能跟随着朱儁发起冲锋。
空城计倒是被朱儁说中了,不过楚歌原就不是想摆出什么空城计来对付追兵,他只想在此凭借地势把追兵给杀怕了,尤其是现在追赶的骑兵和步兵分离成了两大段。
哒哒哒——
马蹄声越来越接近,惊得那些倒在地上的黄巾终于害怕地往后跑去。
缓坡上,楚歌盯着在朱字大旗下方的将领,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冲锋在前方的将领也把锐利的目光看向了他。
“黄巾小贼,我誓杀汝。”朱儁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把坐下马匹催地更快。
楚歌嘴角扬起一道笑容:“朱儁吗?”随后,甩了一道技能——嘲讽过去。
两百步。
一百步。
五十步。
等到跑在前方的朱儁接近五十步的时候,楚歌默念:“百步穿杨。”
一道闪电般的飞矢如同瞬移,接近朱儁的咽喉。
想到皇甫嵩这样的久经战场的名将也死在黄巾小贼的流矢之下,朱儁已经对楚歌射击的能力尽量高估了,可是直到那如同一道光样的飞矢接近,朱儁觉得他还是低估了这一箭的速度。
把全身的意念集中在一起,朱儁大喝一声:“啊——”
他迅速地翻转刀侧。
铛——
直到感觉到刀面传来的力道,朱儁才发现自己逃过一劫,只是他还是后怕地全身冒起了冷汗。
“如此祸害,留他不得。”心有所思,朱儁催马更急,后方跟随的将士士气大振,也是连连催动马匹上前。
“哎——”与之相对的是黄巾这一边的人全都遗憾地叹了一口气。
只有楚歌嘴角扬起的笑容没有变化,只见他又重新地搭上一支箭,心中默念:“导引箭。”
看着明显变慢的飞矢,朱儁心中大喜:“黄巾小贼力尽矣。”
这个时候,距离更加接近,朱儁的快马先行一步,已经到了缓坡底下,只见他挺直腰杆,挥动手中大刀,大喝道:“着。”
“不可能——”
朱儁大叫一声,和他想象中的画面不一样,原来以为要被自己劈落的箭矢,突然如同一条蛇样,扭曲着躲过了他往前劈砍的大刀。
下一刻,箭矢穿过了他的喉咙。
“神乎……其技,某家……死……而……无憾。”朱儁仰头望天,缓缓闭上了眼睛,从马上坠落。
“将军——”
跟随在朱儁身后的将士大惊,有的驱马上前,想夺取朱儁的尸首,有的勒马停步,想转身逃走,一时间,缓坡底下乱成了一套。
“走好。”楚歌看着朱儁倒下,轻叹一口气,随即从箭筒中抽出三支箭,发动技能:“多重箭。”
只见飞射出去的三支箭在空中飞开,准确地命中底下三个官兵的要害,然后楚歌又如此循环,每一次三支箭同发,很快,马上骑兵中箭倒下的不知凡几。
直到楚歌把身旁几壶箭筒射完,技力也将近见底的时候,朱儁带来的两百骑兵包括他自己在内,除了最后面的骑兵逃走外,纷纷阵亡在缓坡下。
“将军神威——”
“将军神威——”
从震撼中回过神来,黄巾众人纷纷高声呐喊起来。
“带人去把马匹收容,剥下骑兵装甲,我们出发。”看着身旁马忠激动的样子,楚歌笑笑地说道。
“是,将军。”
马忠一抱拳,带着众人跑下缓坡收拾场面。
——————
几乎在同一时间,作为缺口的西城外,曹操帅队伏击了彭脱和吴霸。
“记住,斩首者夏侯惇是也。”
下一刻,彭脱看见自己的脑袋飞扬在天空中。
另一边,曹操麾下李通用枪头指着吴霸的喉咙,一脸淡漠地问道:“汝愿降否。”
“愿降。”
黄巾的战斗力比曹操想象中还低,很快他就打扫好战场,往西华县行去,准备去皇甫嵩那里交令。
“什么?皇甫嵩将军被黄巾小贼射杀,朱儁大人带兵追击了。”等曹操来到西华县的时候,听到的消息竟然是这样。
顿时让他目瞪口呆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后,往南方追赶的士兵仓惶跑回来。
“什么?朱儁大人也被黄巾小贼射杀了。”曹操顿时无言以对,这个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率军追击,还是该留下来整队等待朝廷的命令。
只是无论他做何决定,在夜风中,总感觉喉部在发凉,以至于在后来碰到楚歌领兵的时候,都是躲在中军处不敢出头。
第二天,楚歌的大名随着曹操的奏章朝着大汉京师洛阳进发,很快名满了大汉朝,而大汉朝庭也在短时间做出了反应。
当楚歌派人去南面宛城打探消息后,描绘着他头像的通缉令已经贴满了大汉朝各个城池。
一晃十余日过去,这些日子,楚歌带着黄巾逃兵,昼伏夜出,一路向南,避城而走。
经过十余日的赶路,他们绕过了南方的弋阳,来到了江夏附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