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器美神完(2 / 2)

加入书签

“这样啊,大龙现在不在店里面?”沈文信有点奇怪,老先生怎么无缘无故送东西给他啊?而且屈大龙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应该是匆匆忙忙把这个包裹放到店里面,然后就走了。

欧冠回道:“好像说是送人去飞机场回国了……”

回国?沈文信听了这个字眼二话不说,拿着包裹,上了楼,内心里面疑惑重重,撕开严丝合缝的包裹,打开里面之后,一个精美的紫檀木盒映入眼帘,打开这个至少是清末时期的盒子,沈文信看到里面有一个熟悉的物件,且不论紫檀木盒呈现了八品级别的宝箱,说明价值达到了十万到五十万之间,用这么精美贵重的紫檀木盒盛装的必定是国宝级别的物件吧?

“这不是老先生这几天对弈时候使用的香炉?”老者下围棋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焚香,檀香有让人心神安宁的效果,因此沈文信也没怎么觉得奇怪,一开始只是认为这个香炉比较独特,类似于供奉神灵的香炉,或者说还是以宣德炉为模型,却跳出了那个范畴,独树一帜,实用的功能,也只能焚烧檀香之类的。

体积很小,一个手掌就能握全,沈文信小心翼翼拿起香炉,仔细鉴赏着这个艺术精品,面前呈现了四品云雁的宝箱,居然达到了五百万以上的价格!

小小的黄铜香炉,居然有如此大的收藏潜力,让沈文信咋舌不已,难道是宣德炉?沈文信来不得仔细鉴赏,看到盒子里面还有一封信,沈文信打开后,发现是老先生的亲笔书信,大致写的内容是有急事回国,很高兴认识沈文信,那块豆腐让他想起了故人王世襄老先生,所以把他的旧藏香炉赠送给了自己,留了一个岛国的地址与电话,落款是松本鹤鸣。

“老先生叫松本鹤鸣?王世襄?有点熟悉的感觉。”沈文信一时间想不出来,拿着香炉,下楼,叫了欧冠一同进了鉴宝室。

摆放在鉴宝桌内的香炉,不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天衣无缝,没有任何突兀感。沈文信看着带了一副老花镜与拿了70倍的放大镜,仔细研判这件香炉的欧冠,没有打扰。

尽管知道了这是真品,却对于香炉类的杂件,知晓的并不算太多,他专攻的是瓷器,相反杂项是涉猎最广泛的一个门类,欧冠是此类的专家,倪秉正主攻的也是瓷器。

足足半个小时,上手把玩的一阵的欧冠,有了一个大致的说法,看了落款,心中一定,说道:“老板这是乾隆年制仿造宣德炉样式的蚰龙耳炉子,器形很小,类似于掌中玩物,炉腹小而扁,两耳呈三角形,与炉腹上下对称,铜质精炼,手感极佳,达到了六炼以上。添加了金银等贵重金属,声音轻悦亮丽,如青烟袅袅,皇宫造办处出品,乾隆年款,冲天耳炉,保守估计三百多万左右吧。”

“三百多万?估低了,对了,欧老,您说王世襄是谁啊?”

“王世襄老先生?他的来头可不少啊,国内著名的杂项大家,头衔数之不尽,可惜几年前病逝了。”

“这件冲天耳炉是王世襄老先生旧藏。”

“如果是这样的话,至少五百万以上,王世襄老先生对宣德炉的收藏向来热衷,其名人效应下,这件藏品的价值会翻倍!王世襄老先生对炉子的要求是器美神完,我看的确有可能是王老的旧藏。”

欧冠又观察了一阵,得出了肯定的结论,沈文信把松本鹤鸣的手笔交给了欧冠,他浏览了一遍,说道:“松本鹤鸣这个人在我的印象里面好像是岛国博物馆的馆长,也许在王世襄老先生驻守岛国的时候为了追寻战后丢失的国宝期间,结识了松本鹤鸣父辈也说不定,可能在那个时候他们就有交情了吧,老板你能结识松本鹤鸣也算是缘分,而且他把冲天耳炉赠送给你,也说明了当初‘完璧归赵’的意味。”

原来这个老先生来头还不小啊,与王世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次突然回国,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能把王世襄的旧藏送至沈文信手里面,估计也打算把国人的宝贝,送回来。

“这个器美神完是什么意思啊?”

“哦,这是王老提出对炉子收藏的标准,器美神完说的是器形优美,神韵皆备,完整无缺。”欧冠说罢,依依不舍地把冲天耳炉放回原位,沈文信看了底部,的确有明确的乾隆年制的落款,从手接触的莹润程度来看,也只有皇宫造办处,才有这种工艺水准了,而且别看这个炉子体积小,实际上未精炼之前,黄铜的重量极大,估计有上百斤左右,精炼了6次以上,其体积和重量会越缩越小,再添加贵重的金属,也只有宫廷方面才会不计成本的制作。

“几块豆腐就白得了一尊价值五百万以上的香炉,未免太匪夷所思了?难道说松本先生回国后就没机会再来了?怎么搞得没机会再见面的样子。”沈文信对于松本鹤鸣还是极其尊重的,不论两国之间有什么仇怨,但是双方的正常交往应该不会受到影响才是。

连王世襄老先生在驻岛国期间,都得到了许多人士的帮助,可见收藏、围棋不会因为国籍不同而有所改变。

“希望能再次和松本老先生对弈,等屈大龙回来再询问下具体情况。”沈文信很后悔的是,没有亲自送松本老先生上飞机,两人相处了几天,虽然时间不长,大多在围棋上面,却深受老先生的教导,透过棋局告知了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经验,让沈文信受益匪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