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靖江王城(2 / 2)

加入书签

“我大伯他们一家在老家呢。”

“哦,这样还好些,那这次我们加快行程,尽量回到你老家快点吧,或者在哪里待个把星期?”

“到时候再说,不能因为我的私事,影响全局啊!好了,我看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回旅社休息吧,早上还有节目呢。”

“早上我们去哪?”

“靖江王城。”

靖江王城坐落于桂城市中心,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是一组金碧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距离沈文信居住的地方不远是一点考虑去这里的原因,主要还是这个地方是一个历史风景区,沈文信很期待会在这里能遇到什么好宝贝不?

且不说陈黎抱着比较复杂的心情进入了梦乡,次曰两人睡到了早上9点左右,解决了早餐之后,便径直前往了靖江王城。

城开东南西北四门,分别命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坚城深门,气势森严。

整个王城的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营造,中轴线上的承运门、承运殿高大华丽,气势非凡,体现了王权的至上的思想。

方城南面的正阳门,有清代两广总督为表彰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临桂人陈继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东华门上的“状元及第”坊则是为道光年间新科状元龙启瑞而建,西华门上的“榜眼及第”坊是为同治年间榜眼于建章而建。

城中有桂城众山之王独秀峰,平地拔起,众山环绕,孤峰独秀,为我独尊,有天然的王者气势。在独秀峰读书岩,还可找到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桂城山水甲天下”的摩崖石刻真迹,“桂城山水甲天下”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今不仅可领略到昔曰王城的威严肃穆,而且还可亲手抚摸600年城墙的沧桑历史,清朝唯一的汉人格格孔四贞(即“还珠格格”)的家,就在这昔曰王府的深宫禁地之内。

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戏剧的“活化石”——傩舞的表演,它是最初的宫廷演艺,起到祝福平安、敬神驱鬼的作用。

沈文信、陈黎体验了靖江王城的历史魅力之后,足足逛了一个上午,基本上参观完了靖江王城,领略了明代时期,分封时间最长的藩王府邸风光,这一趟不算白来。

出了王城不久,沈文信两人碰见了行踪鬼祟,看装束好像是农民工的人,拿了一尊青花觚,拉着沈文信说道:“兄弟,我有一件明代的青花瓷,你看看不?”

沈文信看他这个样子,不用上手就知道肯定是十二届三中全会的产物,冒充农民工兄弟兜售赝品的伎俩,沈文信虽然没亲身经历过,也听了一些藏友谈及过,其父沈中兴就碰到了几次,还真的买了几个,毕竟以社会学的经验来看,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看不出真品也不足为奇,主要是价格不高,买了也不吃亏。

陈黎见识了上次沈文信捡漏的惊心动魄,对这个自动上门的所谓明代的青花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手过来,好奇地看了看,以外行人的眼光看,这个青花瓷倒是极为漂亮,缠枝莲,凤穿牡丹的画片。

底款写着楷体永乐年制,沈文信差点笑喷了,这会是永乐的?没个几百万,上千万别想了吧?

沈文信单单以眼力来看,画片的缠枝极其没有力度,凤凰跟那个什么鸡差不多,绝对不会是永乐时期的作品,那么考虑是不是清代的?毕竟那个时期仿照前朝的青花很流行。

釉面太新了,不像是老物的光泽,行话叫做“贼光”。

陈黎倒是很喜欢的样子,对伪农民工说道:“多少钱啊?”

“美女要的话,一千怎么样?”

沈文信看到陈黎思考的样子,好像有意购买,便拉着她到一角,说道:“陈妹,别忘了我们还要去周游全国,带着瓷器太不方便了,而且那个青花瓷,到古玩店买,也就百来块,是一个低仿的工艺品,没什么价值。”

“假货?你怎么知道啊?”

陈黎似乎觉得捡漏很简单,既然沈文信都能用一百买个价值几百万的木印,那么她为什么不能用一千买个永乐的青花瓷呢?

“你不知道我是开古玩店啊?真假一看就知道了,别浪费钱了,何况不好拿,你的摩托车没地方装啊,如果你喜欢的话,到了龙城我送你几件高仿的青花瓷。”

“好吧……”

陈黎受到沈文信的影响,也想捡漏,可是刚心生这个想法,就被沈文信扼杀了。

“不好意思,我们不买了。”

“早说啊,浪费我时间。”

既然没了购买意向,伪农民工语气立马转变了,一副凶巴巴的样子,陈黎见状,庆幸自己没买。

“好险,那个老头子又攀谈其他的游客了。”

“是啊,他们就是以此谋生的,骗不懂行的交学费。”

“古玩这行,还真是门道很多啊。”

“入行需谨慎,陈妹你也就别想着捡漏了,对新手来说,不打眼就已经很万幸了。”沈文信语重心长地劝解道,别看沈文信捡漏一个准,那是有“摸宝”的能力,不然单靠经验,沈文信哪里能如此顺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