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诸侯汹汹势 一(2 / 2)

加入书签

说罢,袁绍从席中一跃而起,拔剑奋力一斩,将座位前的案几一劈两块,对着西南方向戟指大骂道:

“董贼,我袁绍与你不死不休!”

做完这些,袁绍英俊的面孔满是疲惫和哀伤,再次跪坐在原地。话说袁绍不愧是名门世家的嫡子,即使在这种情形下,坐姿依然端正无比,堪为教科书典范的那种。

“局势对太傅不利,可是,对本初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在座三人之中,只有逢纪可以算是袁氏的故吏,如许攸和淳于琼,其实都是党人一脉,与袁氏关系不大。所以,许攸在表达完对太傅袁隗的哀切后,可以如没事人一般,继续讨论眼前的局面。

“整个袁氏之力,不惟在朝廷中,亦广布于天下州郡间。董卓以兵钳制朝廷,让太傅居于险境,就让整个袁氏一脉,陷入了无人领头的境地。这时,天下间有资格,有声望继承袁氏一脉,挑起抗衡董贼重任之人,唯有二人。”

许攸说到这里,暂时停顿。他望了淳于琼一眼,示意一下,淳于琼便趁机接口说道:

“有望继承袁氏一脉者,唯主公与袁公路耳!”

“袁公路行事莽撞,又心高气傲,轻视天下豪杰。他有何德何能,可以继承袁氏一脉?”

淳于琼话音刚落,一旁的逢纪立刻接口这样说道。其余两人听了这番话,一齐点头表示赞同。他们都是袁绍这一边的,当然要立场鲜明的为袁绍说好话了。

至于袁术,那是谁?

与他们有一文钱关系么?

表达完自己的坚定立场,许攸又接着说道:

“想来袁公路此刻,也应当接到了诸州郡大吏起兵之事的消息。虽然袁公路向来行事鲁莽,但这一次,他若是应对得体,怕是也会对本初带来些麻烦。为了避免州郡大吏倒向袁公路一边,攸以为,此时本初当果断宣布举兵,加入州郡大吏一方,以便让诸大吏认可本初的首领地位!”

许攸说完,目视其他两人。淳于琼与逢纪会意,齐声说道:

“子远\许公所言极是!主公明断!”

袁绍对许攸的话语,也极为动心。不过,他还有些顾虑,没有解决。为此袁绍向许攸问计道:

“韩州牧那里,又当如何?”

冀州牧韩馥,是袁氏的重要故吏,为太傅袁隗的心腹之一。

袁隗在袁绍搞出了诛杀何进这样的大事之后,对袁绍的性子有了新的认识。他生怕袁绍在渤海郡不安分,又搞出什么幺蛾子来,特地将心腹韩馥,任命为冀州牧。

其理由,一方面,是为了让袁氏的势力,能够掌握冀州这个大汉最富庶的大州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袁绍在渤海有所异动。

整个冀州的袁氏故吏都知道,若是袁绍想要做些,超出了渤海太守职权范围之外的事情,韩馥便有权力,也有必要阻止袁绍的行为。这些日子以来,袁绍一直老老实实的呆在渤海郡不动,对外宣称修身养性,就是因为韩馥在一旁的监督。

对于袁绍提出的这个问题,许攸“哈哈”一笑,说道:

“韩州牧那里,本初不必多虑。只要让韩州牧也参与讨伐董贼一事,他就无法阻碍本初的行事了!”

“本初尽可大胆移文给韩州牧,邀请他参与讨伐董贼的大事。想来韩州牧只要没有脱离袁氏,自立门户之意,就只能乖乖参与大事。本初,到了那时,还愁他会阻碍你吗?”

听了许攸的话,袁绍的脸上略微好看了一点。他再次询问道:

“既然如此,吾这便作书给韩州牧。只是,应当派谁去送这封信呢?”

许攸听了,没有答话,只是用眼睛去瞄逢纪。逢纪心知许攸的做事风格,知道他为了保持一个好人缘,在人事问题上向来保守,不肯轻易褒贬他人。既然如此,逢纪也乐得在袁绍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见识。他不假思索,果断向袁绍推荐了一人:

“主公不是刚以卑辞厚币,聘请了一位大贤吗?”

袁绍听了,心中自然明白逢纪说的是谁。

“田元皓?可当此任吗?”

逢纪从容的回答道:

“田元皓向来以博览多识、权略多奇,而闻名于州郡。韩州牧初至地方,正要引州郡名士为己用。”

“有田元皓出马,再加主公之声威,想来冀州名士皆乐于从命。舆论如此,以韩州牧重视名望的性子,必然会慨然起兵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