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蔡太师做寿(3)(1 / 1)

加入书签


众人听完,全都喝呛了酒,笑喷了菜,淋湿了无缝天衣,哄堂大笑不止。这原本只是凡世间庄户人家的浪腔儿,此时唱在大宋皇朝的将相门第、修真世家,倒还真有一些妙趣,众人不顾形象的哈哈大笑,再也没有一丝一毫平时里的赫赫威势、傲慢骄狂气焰。

酒至半酣,因为是庆贺寿辰的大好日子,又有得画之喜,蔡京只管纵情欢乐,叫出府中的女乐歌姬,点唱了《三十二腔》,又唱了一套《郭子仪上寿》,再上演《玉宵女两世姻缘玉环记》。

只见一群身穿透明罗纱、肩披飞舞彩带的艳丽女乐师和歌姬们,唱着跳着,竟然慢慢起身飞到了大堂的空中,跳起了飞天仙舞,百官无不咂舌,原来这竟是由一群修真高手组成的戏班。

只见她们衣袖翻飞、交错往来,有的凌空翩翩飞舞,有的从空中抛洒鲜花,有的一展歌喉放声高歌,有的弹奏琵琶和丝竹,有的捧起各色灵果灵酒献给在座的文武百官,霎时间将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

看看三更时分,戏文将完,蔡京有意卖弄,高声说道,“今日尽兴,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收场,去请压轴好戏上来!”

大管家翟谦会意,赶忙指挥婢女在大堂里焚上一炉好香,再去书房请来《清明上河图》卷轴和蔡太师的几首诗作,然后站在蔡太师侧身后恭候。

蔡京起身,净过手,便将那《清明上河图》亲自悬挂于墙壁之上,微微笑道:“刚才的酒宴、仙舞,不过都是一些儿戏,不足以助兴,戏文虽好,不足以动情,我这里还有无声的压轴好戏,保证让诸位大人醒酒醒神。”

话音未落,大堂门口汉白玉台阶下猛地一片鼓乐嘹亮,大堂内部则是五彩光华骤亮,原来太师府早就提前准备好了,暗地里布置了上百颗彩色夜明珠,此时的热闹气氛,更胜之前,就好像盛宴才开始一样。

众官员纷纷聚拢到《清明上河图》旁,团团围观。

有知道此画的官员,忽然瞪大眼睛,惊讶不已,失声惊道:“这是《清明上河图》,前朝大周皇朝的一位绝世大儒所作,据说对儒家功法的修行大有裨益,乃是一件传世之珍,便是本朝开国太祖,建国之初也曾经命人遍访天下、求之不得,怎么如今就被蔡太师寻到手了?”

也有一些从没有听说过《清明上河图》的人,听他一吆喝,愈发挤拢过来,拼命伸长脖子观看此画,屏声静气,瞪得眼珠都快要掉下来,迷迷糊糊、懵逼的,去努力辨认那传世之珍的妙处。

很多人到最后也没看明白奥妙所在,仍然不懂装懂,啧啧赞道:“好!好一幅画儿!真是一副奇珍!”说时摇头晃脑,尽情的指指点点,就像是一个行家里手一样。

蔡京见状,越发得意,尽兴的谈论此画,就好像讲学一般,越发把这幅画夸得神乎其神,道:

“老夫与小儿蔡翛,爱好古玩、金石、书画,只要听说有好的珍品,必定不惜重金去收购。如今府内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即使是是天下的绝品,也收集到了一小半,虽然比不上皇宫御苑,但是绝对敢于自夸是皇宫之外的天下第一家!”

“然而老夫所有的收藏跟这幅画比起来,都是万不及一。同置一室,则令其它所有的珍宝失色,金玉无辉,实不为过。以前还没有进士及第、入仕为官的时候,就听说过这幅画,但也仅仅是梦寐以求,以为终此一生也不可能得到。”

“如今恰好在300岁寿辰的前几个月,偶然发现购买了这幅宝图,了却了一生夙愿,真是三生有幸啊!休道老夫狂妄,如今得到此画,便是那金山银山、仙器神器,老夫也不肯与他换!今日与诸位大人同赏此画,并题小诗几首,与众人共赏也!”

众人仔细研读蔡太师的几首诗作,无非是思画心切,愁画之苦,得画之喜,看完之后,人人交口称赞,个个阿谀奉承。

看画的,则感叹画工之精巧,看诗的,则称赞才情之高。全部都说此画为罕世之宝,诗乃传世之作,奉承得毫无底线,全然不怕大风闪了舌头。

哄笑热闹的时候,却有一个孩童才看两眼,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稚嫩的童声之中竟然满含讥讽之意,随后拨开人群,独自走到蔡太师所在的那一桌酒席上,吃起桌上摆放的一盘蟠桃来。

众人仔细一看,这个孩童仅仅六七岁的模样,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肤若凝脂,头戴小小的紫金冠,脖子上挂着一个长命锁,身穿小号的无缝天衣,腰间扎着极品灵玉腰带,脚踩天蚕妖兽吐丝炼制的锦靴,人人心里都不免夸赞一声:“好一个贵气逼人、活泼可爱的金玉童子,也不知是哪一个世家门阀的子弟。”

再看他不停的吃着蔡太师座位前摆放的那一盘蟠桃,人人都倒吸一口冷气,心生怜悯道:“这娃儿要倒霉了!连带他的家族也要跟着倒霉了!”

原来这盘蟠桃可不是普通的灵果,而是当今圣上御赐给蔡太师的极品灵果,据说是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仙果吃剩下的果核,被神人扔下界后在人间长成的灵树,结出的灵果。

这棵蟠桃灵树,上百年才结一次果,每次结果不过100粒,每粒蟠桃可以增寿30年,一个人一生最多可以服用3粒,增寿90年,超过3粒的话,服用者顶多只能增加一些灵气,不会再有增加寿命的效果。

蔡太师极得当今宋徽宗的圣宠,被皇帝誉为国之柱石,因此御赐了3粒蟠桃灵果,每1粒看起来都像是用温润的灵玉雕琢而成,非常的爽心悦目,让人甚至有一种舍不得吃掉的感觉,这件事被蔡京视为人生中极为得意之事,逢人便吹嘘一番,还邀请了几位极好的朋友去书房观看欣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