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其才震古烁今(1 / 1)

加入书签


几十张纸页。众东宫属官们哪会看不出来,这是步青甲临时写的。侍读接过后,心中带着鄙夷,‘临时写的书?你真把你自己当作孔孟先生了,自以为自己考了个状元,就自我感觉良好,能着书立说了。要是你真能着书立说,我的书,早就广传天下了。’不过。侍读这话却是不敢说。毕竟。他只是一个正七品的太子侍读。况且。曾经的太子侍讲戴立是何下场,他们可是清清楚楚。他们更是知道,戴立落得这个下场,一切都是步青甲所弄出来的。再者,如今的步青甲,那可是太子右庶子,而且还是太子左谕德,又是曹国伯,更是跟当今陛下关系莫逆,谁敢随意造次。心中带着鄙夷之色的太子侍读,看了看步青甲后,低头看向手中的两叠纸张。突然。脸变了。变得不可思议状,又变得激动不已。新任职的太子侍讲见侍读脸色变化,好奇让他抵近过去。瞬间。侍讲如那侍读一样,脸色变得通红无比,更是激动的抢过侍读书中的纸页,不顾步青甲在场,大声读了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随着侍讲的大声朗读之下。在场的所有一众东宫属官们都诧异了,神色也变得激动了起来。甚至。就连太子赵吉,也在那侍讲的大声朗读之下,跟读了起来。“步右庶子,此书何来?”侍讲读完,激动了半天后,终于是问起了主角来了。众属官也纷纷抵近过来,脸上皆是殷切希望的神色。步青甲笑了笑,并不回答。《千字文》步青甲可不敢说是自己所写,要不然,又要被喷了。众人见步青甲只笑不答,又是连声追问。可依然,步青甲不言,反而背着手离了资善堂。不久后。太子左庶子谭通闻息后赶来,就连太子少詹事也闻息赶来。当他们读过《千字文》后,纷纷傻了。侍读颤抖的拿着另一叠纸页,脸带难堪之色,递了出来,“这里还有。”众人接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谭通当众朗读。越是读到后面,这位谭通越是激动。众东宫属官们,也是激动无比。待他们激动过后,太子右庶子感叹一声,“步县伯大才,大才啊。此二书通读之下,最适幼童蒙学。书中道理浅显易懂,只要稍稍讲读,幼童必能记住。”“大人,此二书真是步青甲所作?”有人怀疑。太子右庶子看向怀疑之人,微微叹了口气,拿着这二叠纸页,直接走了。留下一众东宫属官们面面相觑。他们并不知道。步青甲当初被赵柘亲审之时,道出了步青甲曾经所使用过的化名,李慕白。知道步青甲化名的,也只有这位太子左庶子谭通了。不多时。谭通请见皇帝后,见到了赵柘,“陛下,臣有二书想请陛下一观。”“何书?”赵柘不明所以,以为是谭通所着的书。当这位太子左庶子谭通请见自己之时,赵柘还以为是步青甲上任惹了什么麻烦,或者步青甲又揍了自己儿子呢。怎么突然说起了书来了呢?赵柘实在不解情况。谭通呈上了两叠纸页。赵柘观过之后,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这二书读起来浅显易懂,到是适合蒙学。怎么?难道你想让太子读这二书?”赵柘为皇子时,本就不学无术,最讨厌的,莫过于读书了。即便有属官教,有先生考,可每每都是吃鸭蛋。为此,赵柘可没少受他父皇的打。自然而然,出自步青甲的这两,在赵柘眼中,并无奇怪之处。“陛下,此二书乃是步右庶子所写。观我皇朝数万书籍,臣从未见过这二书。今步右庶子上任伊始,就曾言,太子殿下幼小,读四书五经不易懂其中道理,故说要让太子殿下以蒙学为好。而不久后,步右庶子突然拿出这二书,交由侍读,臣观之,大为震惊。陛下,步右庶子能作此等书,乃是我皇朝之幸,更是我儒家之幸也。”谭通激动的禀道。赵柘听后,看了看后,又看向谭通。不过,赵柘的心中,却是在思索考虑。须臾,“你先抄送一份送来。明日朝议之时,由你上奏此事。”“是,陛下。”谭通躬身告退。谭通离去后,赵柘也没闲着,差了人,去请李仲。傍晚。步青甲踩着落日的余晖,往家走去。上任初日,很安静的过去了。没有揍赵吉。也没有跟东宫的属官们发生什么你争我斗的事情。第二日卯时。步青甲依然如我一般的去东宫坐班。而此时。议事殿正在举行朝议。诸事议完后,太子左庶子谭通依着赵柘昨日吩咐,站了出来,“禀陛下,臣有二书上呈,还请陛下一观。”朝中议事基本都如此。本就知道的情况之下,还须走一个朝中流程。“呈上来。”赵柘点头。赵柘观过后,面无表情的看向国子监祭酒,“孔爱卿,你乃我皇朝大儒,此二书你看看如何。”孔熙依言出列,接了内侍传过来的纸页。他人所着之书,是无法入得了孔熙的眼的。当下文人,其最大的期望,就是登堂入室,如不达,着书立说,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寄望。毕竟,流芳千古,这是所有文人的愿景。孔熙翻开《三字经》纸页,初读之下并无觉得此书能让他点头肯定的。可越是往后读,孔熙感觉手中的纸页越发的重了。一千来字的《三字经》读完后,孔熙微微闭目,好似在沉思,又好似在回味,脸上也多了些激动。众朝官们纷纷看向孔熙,好奇谭通所献之书为何能让少有激动的孔熙脸色变得如此激动。孔熙又开始翻《千字文》了。当《千字文》一读之后,孔熙坐不住了,带着颤音,激动道:“陛下,此二书何来?”“孔爱卿你来我皇朝大儒,读了之后,你觉得此二书如何?”赵柘并不回应。孔熙惊呼道:“回陛下,此二书初读之下并不觉得有多好。但胜在浅显易懂,最适合蒙学。观我华夏数千年以来,臣从未见过这等如此适合幼童蒙学的好书。臣不如也。”众朝官闻之,纷纷张目。纸页开始传诵。待传诵结束后,曹凶出来,看了看谭通一眼后,向着赵柘拜了拜,“陛下,老臣观此二书,叹服震惊。能写出这等适合幼童蒙学之书,其才震古烁今,当重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