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章 背叛关羽(2 / 2)

加入书签

想到这里,吕蒙也赞同杀掉关羽,当即命令潘璋将关羽及其义子关平处死。可惜关羽一世英雄,负有万夫不当之勇。最后却被小人阴谋害死,真是过于可惜。

可是,胡良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关羽的败亡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此人勇冠三军,放眼三国只有吕布一人可以胜过于他。

这也造成了他眼高一切的弱点,他看不起孙权,由其看不起吕蒙,最后却败与对方的手中。虽说这与自己投奔吕蒙有关,不过即使自己不去投奔吴军,关羽的败亡也是迟早的事情。

吕蒙杀了关羽,夺得了荆州,趾高气扬的回到了江东。吴主孙权甚是高兴,当即摆下宴席,为吕蒙庆功。跟随吕蒙一同来到江东的胡良,心里也忍不住的喜悦,他的新生即将开始,在这片土地上,他要建功立业,创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是,胡良并未想到,关羽虽死,但他的余威仍在,竟然在庆功宴上显了灵验。宴席之上,只见孙权置吕蒙与上位,顾谓众将曰:“孤久不得荆州,今唾手而得,皆子明之功也。”

蒙再三逊谢。权曰:“昔周郎雄略过人,破曹操于赤壁,不幸早夭,鲁子敬代之。子敬初见孤时,便及帝王大略,此一快也;曹操东下,诸人皆劝孤降,子敬独劝孤召公瑾逆而击之,此二快也;惟劝吾借荆州与刘备,是其一短。今子明设计定谋,立取荆州,胜子敬、周郎多矣!”于是亲酌酒赐吕蒙。

吕蒙接酒欲饮,忽然掷杯于地,一手揪住孙权,厉声大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还识我否?”众将大惊,急救时,蒙推倒孙权,大步前进,坐于孙权位上,两眉倒竖,双眼圆睁,大喝曰:“我自破黄巾以来,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权大惊,慌忙率大小将士,皆下拜。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

众将见之,无不恐惧。权将吕蒙尸首,具棺安葬,赠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吕霸袭爵。孙权自此感关公之事,惊讶不已。

吕蒙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可却吓坏了一人,便是那卖主求荣的胡良。那日,吕蒙发癫,胡良正在当场,他知道乃是关羽魂魄显灵。胡良知道关羽一项有仇必报,自己出卖与他。他必不会放过自己,如此一来,自己命不久矣。

胡良自从得到那本奇书,对法术了解一二,知道一些法术高深之人可以解救自己。他当年跟随关羽左右时,认识一位得道高僧,乃是玉泉山普净长老。

普净长老乃当时有名的高僧,佛法高深,还会除妖降魔之法。胡良知道他若是肯救助自己,自己必会无恙。于是,胡良前去玉泉山求救于普净长老。

来到玉泉山,见过普净长老,胡良便说出实情,并说自己已是相当后悔,愿意从此洗心革面,再世为人。

普净长老认为胡良已痛改前非,便决心救他一次,不过却有一个条件,就是胡良要从此进入佛门,来以此赎罪。胡良本想在俗世中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可是如今为了活命,也值得做了和尚。于是,胡良拜普净为师,法号悔然。

胡良做了和尚,但是关羽之魂还是找到了胡良。他神灵不泯,“荡荡悠悠”,直至玉泉山,来找胡良索命。可是却遇到了普净长老的阻挡,二人虽是老友,但是关羽并不想给对方情面,此次必杀胡良于刀下!

“还我头来!”一句怒吼,不减当年之勇,喊出了关公在麦城欲言又止的所有心事。

关公一生所有的遗憾,所有的怨念,不就是还没辅佐刘备成就大业,便身首异处死于吴军之中了吗?但这次他遇到的并非官兵,而是草庵中的旧交普净长老。

得知关公死讯,早已看破红尘的普净自然规劝关公道:“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官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取耶?”果然是智者之语。战场上敌我厮杀,一将枯万骨,又何止关公一人马革裹尸还。

无论称之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还是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必然联系,既生前纵横天下,杀人如麻,今为人害死,也就已矣罢了。关公也是知书识礼的明白人,既听普净指点,也就“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就这样,关羽饶过了胡良,而胡良也向他对普净大师承诺的那样,一心向佛,将自己的余生全部献给了佛祖。

普净大师看到悔然和尚,也就是胡良,如此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便准备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全部传于自己的这个弟子。

原来,普净和尚不仅是有道的高僧,还精通于除妖之术,不知多少妖魔鬼怪被他降服,因此在修真界,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大能。普净和尚又对悔然多加考验,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托付衣钵之人,便传其法术。

悔然和尚悟性极高,不愧为普净和尚看中之人,他很快便学完普净的本事,并且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一个地仙般的人物。

又过了几年,普净向大林寺的主持推荐了悔然,让其赴大林寺求艺,从而使其成为大林寺有名的三僧之一“九曜大师”……

欲知后事,请看第二十七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