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鸿门宴(1 / 1)

加入书签

汉元年即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攻破咸阳,秦朝灭亡,同时,项籍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继刘邦之后入关。虽然项籍希望怀王封他为王,但怀王的答复是“如约”。项籍见情势不对,不愿继续听命于怀王,向诸将表示怀王是项氏拥立的,但是怀王没有战功,灭秦定天下的功劳在于项籍自己与其他出武力的军人。项羽尊熊心为“义帝”,随后自行分封天下诸侯,项籍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当时怀王已被项籍架空,无力阻止项籍分封。汉元年即公元前207年十月,在项籍与章邯仍在巨鹿大战之际,刘邦却已经攻破武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遂出城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短暂进入咸阳后,在张良劝说下又退出咸阳,驻军于霸上,并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与此同时,项籍在击败王离、劝降章邯后,也统帅着四十万诸侯联军杀奔关中而来。但等其抵达函谷关时,却发现关上不仅有刘邦的士兵驻守,而且还拒绝自己入关,项籍闻听先锋官大司马龙苴报告情况后,大将军项籍不仅大怒,项籍在大帐内连声大喝“这无奈刘季竟敢阻挡我大军去路,大司马你为何不杀将进取,灭了那无奈刘季。”龙苴转头望了望右侧末将军军师范增,范增点了点头说道,“这刘季不可小觑,手下战将众多,出谋划策之人也不少,此人日后必是我军劲敌啊!”龙苴也点了点头说道,“这个刘季据说以前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如今攻取咸阳城后,却秋毫无犯,看来野心不小,请项大将军明鉴。”项籍哈哈大笑道,“这个无奈,早就听说是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小人,他还反了不成,借他一百个胆试试,但他敢阻挡我大军去路,实在可恨可恼,来呀当阳君,我派给你一万精兵,请龙苴大司马督阵,即可攻破函谷关,扫清我大军前进障碍。”项籍一怒之下派龙苴和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这时,刘邦麾下曹无伤却跑去给项籍打小报告,言称“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以秦王子婴为相,并将秦宫奇珍异宝全部占为己有”。联想到自己被拦在函谷关外,加上大司马龙苴和军师范增的预言,项籍顿时大怒,命令士兵做好准备,明日进攻刘邦,定要将其击杀。要知道,刘邦毕竟也算是项氏旧部,项梁死后怀王熊心为夺取权力,不断分化瓦解项氏兵权,项籍杀宋义夺兵权也是因此而起,项籍之所以恼火,其实就是因为他认为刘邦也要脱离项氏自立为王,对项氏起了叛逆之心。项籍的叔父项伯听说后,因其与张良关系极好,于是便偷偷跑去将此事告知了张良,张良则又转告了刘邦。刘邦自知不是项籍对手,因而连忙给项伯赔礼道歉,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称王的打算,虽然侥幸进入咸阳,但却什么都没敢动,就是在等项籍前来接手,而之所以在函谷关设兵,也不是为了挡住项籍,而只是为了挡住乱兵而已。刘邦凭借出色的口才,很快便说服了项伯,项伯则表示,我只能回去帮你劝劝项籍,你最好还是明天一早亲自去给项籍解释,刘邦连忙答应下来。于是,项伯便返回军营,将刘邦的话又转述给了项籍,在他的一番劝说之下,项籍的火气便也消了。次日清晨,刘邦率领着一百多人来到鸿门拜见项籍,表示自己和项籍合力灭秦,根本没想到能够抢先进入关中,与将军在这里相见,又岂会背叛项籍,这定然是有小人挑拨。项籍则表示,这是刘邦麾下左司马曹无伤所说,如果不是这样,自己也不会生气。项籍见刘邦态度诚恳,便也没有再怪罪于他,反倒是设宴款待于他,于是便有了“鸿门宴”。刘邦赴宴范增欲除之后快,项伯樊哙助刘邦逃过一劫,项籍之所以恼火刘邦,乃是因为刘邦未经自己同意便有自立为王之心,因此当刘邦放低姿态,亲自前往项籍军营,做出了一番“合理”解释之后,项籍其实已经熄了杀心。“鸿门宴”上要杀刘邦的,其实是看出刘邦志向不小的范增,这才令这场宴会变得险象环生。范增曾言,“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之后对财物、女色却丝毫不取,这表明其志向不小。而自己找人为其望气,发现刘邦呈现龙虎五彩之景,乃是天子之气。”因此,相较于已经熄了怒火的项籍,范增才是真正想要置刘邦于死地之人。宴会上,项籍和项伯面东而坐、范增向南而坐,刘邦坐在范增的对面,张良则在项籍对面。范增多次向项籍示意除掉刘邦,但项籍却始终没有反应。无奈之下,范增这才决定自己动手,跑出去找来了项庄,要其进去请求舞剑助兴,然后趁机将刘邦杀死。谁知此计却被项伯识破,他也起身与项庄对舞,并始终用身体保护刘邦,导致项庄始终无法下手。到了这时,刘邦和张良岂能看不出蹊跷,在刘邦无法起身应对的情况下,张良连忙起身跑出去找到了樊哙。于是,樊哙便如同一个不知礼数的莽夫一般闯进了宴会,但项籍偏偏就喜欢这样的武将,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赏赐给他酒肉享用,然后樊哙又将刘邦的解释重新向项籍说了一遍,并表示项籍想杀有功的刘邦,乃是因为听信小人谗言。片刻之后,刘邦起身借口解手,与樊哙离开了宴会,然后抛下车辆和随从人马,便带着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偷偷溜回了自己军营,并让张良携带了礼物留下向项籍告辞。估摸着刘邦已经返回军营后,张良这才走进宴会,向项籍辞别,表示刘邦不胜酒力,已经返回了军营,并为项籍和范增献上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得知刘邦逃走,亚父范增怒不可遏,当即砸碎了送给自己的那双玉斗,并对项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竖子不足与谋”。而刘邦返回军营之后,则当即诛杀了向项籍告状的左司马曹无伤。项籍之所以没有杀刘邦,绝非简单的“妇人之仁”,因此,很多人都认为项籍不杀刘邦,实在是“妇人之仁”。首先,项籍对刘邦没动杀心。以项籍的性格来说,如果真的对刘邦动了杀心,那么刘邦绝无生还的可能。但正如前文所说,项籍之所以对刘邦恼火,乃是因为听了曹无伤的话后,认为刘邦背叛了自己,背叛了项家,想要自立为王。要知道,项籍的人生目标始终是霸业而非帝业,因此对于刘邦称王他其实并不反感,但对于刘邦不将自己放在眼里自立为王,却是极为反感的。也就是说,你刘邦想称王可以,但必须经过我项籍的同意,或者说必须由我项籍来封。其实这也是牵扯到刘邦站队问题,毕竟此时项籍与怀王熊心已经基本相当于决裂了。因此,当刘邦姿态放低,表示仍然愿意听命于项籍后,项籍便也就熄了杀心。其次,项籍杀死刘邦的后果。鸿门宴上的项籍虽然实力强劲,但他此时却更像是个诸侯盟主,他的实力在各路诸侯中或许最强,但却还没有强到足以藐视各路诸侯的地步。因此,项籍是否诛杀刘邦,还必须考虑其他诸侯对此的看法。如果刘邦始终不低头,坚决自立为王,那么项籍将其杀了影响自然不大。可如果刘邦已经低头认错,并表示了臣服,而项籍依然将其杀死,那么会让其他诸侯王怎么想?这种随意屠杀一方诸侯的做法,无疑会让各路诸侯离心离德,甚至暗中联手对抗项籍,这点他不能不考虑。最后,项籍对消灭刘邦没把握。“鸿门宴”之前,项籍虽然拥兵达四十余万,但实际上却是由自己的兵马和诸侯联军所组成,其中本部兵马只有原属于宋义麾下的五万兵力,即使“巨鹿之战”后有所扩充,应当也极为有限,就算加上蒲将军和英布的两万军队,其麾下总兵力应当也不超过十五万人,甚至不足十万人。刘邦麾下军队的战斗力固然不如项籍,但那十万军队却是刘邦实打实的私兵。“鸿门宴”前后,刘邦和项籍的势力其实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项籍手中兵力虽多,但由于嫡系相对较少,因而不敢轻易对刘邦动武;刘邦虽然有一定自保的本钱,但由于战斗力较弱,也不敢轻易惹怒项籍。因此,才有了刘邦低头认错,项籍设宴款待这个结局。综上所述,刘邦之所以能在“鸿门宴”逃过一劫,其实很大程度源于项籍并未对其动杀心,但却并非是项籍“妇人之仁”,而是综合考量后的决定。项籍设“鸿门宴”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刘邦向项籍赔罪之后,项籍对其设宴款待罢了,而这场宴会之所以惊险,更多源自于范增的谋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