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宗 庙(2 / 2)

加入书签

胡西用右手把金杖往上提了一提,然后又放了下去,这时不知什么东西砸在了胡西的手背上,鲜血直流。

胡西痛得钻心,〝哎哟哎哟!〞叫了起来。

只见一个长得象王国诗坛的著名残疾女诗人余晓华的人,结结巴巴的说道:〝大祭司……活着,不能……乱动!〞语气和表情也都神似,但这个人却是个男的,手里拿着钉板。

胡西的叫声,惊动了外面的两个警卫,一个喊道:〝余哈儿!你敢打胡西公子!〞

听说打的是胡西公子,余哈儿也慌了神,拔腿就跑,一溜烟就不见了,两个警卫就去追。

一个警卫,拿来了一个医疗箱进来,女娲用棉花擦了擦胡西手上的血迹,简单包扎了一下,胡西也觉得没有大碍。

两个警卫把余哈儿推了进来,问胡西公子怎么处理。

胡西说,〝他也没有恶意,我也没有大碍,给他松绑后放了。〞

警卫说:〝还不快谢谢胡西公子。〞

余哈儿说:〝胡西公子,大……好人,我叫我……姐姐给你……写……一首诗。〞

胡西公子问:〝你姐是不是叫余晓华。〞

〝哈哈!你也……知道。我俩……是……龙凤胎。〞

〝今天你还不回去,小心胡西公子报告国王,说你打了他,叫你去坐天牢。〞警卫吓唬到。

〝好!我……走。明天……再来。胡西公子……好人。〞余哈儿就走了。

警卫说,余哈儿每天都来,已经十多年了。谁要是去摸铜像,他就用钉板打别人的手,谁有偷盗行为,马上就去抓。久而久之,就成了宗庙不花钱的编外员工,因为宗庙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人。所以他出入比较自由,大家也不管他,昨天还抓了一个偷青铜树上鸟儿的人。

青铜树有9个,摆在祭坛的左右边,摆在左边的有5个,摆在右边的有4个,而最大的青铜树就摆在右边的中间。

最大的青铜树约有4米高,主干三层,三个基座相连,树枝也分为三层,,每层三枝,全树共有9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

三星堆的这件文物出土后,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

许多专家认为,应该是十只鸟,反映的是神话十日并出。

然而,胡西亲眼所见,只看到了9只鸟。

胡西问女娲:〝为什么青铜树上只有9只鸟?为什么有九株青铜树?〞

胡西的问题把女娲给难住了,女娲说道:〝我没想过这个问题?好象与天上的星星有关。〞

胡西和女娲走出祭祀堂大门,又到两人侧室去看了一下,又看到了爱莲顶尊人像和鸟人青铜像,感叹到,造物主造人各有千秋。

地球人长两条腿可以走路,蛇人也可走路,而且走得更快,据说一个时辰可走几十公里。

鸟人可以飞,想到哪里可到哪里,都比人走路快,人并不是造物主最好的作品。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两条腿的人负重能力应该最厉害,两条腿都是为劳动而生。

然而,每到老了,都是一样,飞的不能飞,走的不能走,动弹不得。

这时,突然有一个中年妇女尖着嗓子在喊,抓到小偷了。

本来打算坐轿走的胡西女娲又跑到大门口来看热闹。

人们蜂拥而来,众人围观,都想往前凑,结果是一个小偷在受鞭刑。

受鞭刑的人是个男的,约莫20多岁,正抱着一个木桩,两手绑在木桩上,衣衫褴褛,头发脏乱,象个乞丐,裤子脱到膝盖,正等待着受鞭刑。

站在一旁的中年人,手里举着鞭子,胡西一看就是秃顶斗鸡眼的那人。

当地的法律是抓到小偷都要受鞭刑,根据罪行大小,受刑20~60鞭,该小偷昨天偷宗庙里青铜树上的鸟,被当场擒获,被判施以鞭刑30鞭。

只听到〝啪!啪〞的声音,鞭落声响,白细的屁股上出现两道红印,打第三鞭时,开始出血。

每打一次,小偷就要〝哎哟〞一声,屁股就要扭一下,面部表情十分痛苦。

打到10多下时,屁股上已是血肉模糊。

女娲不敢直视,背过身子去,胡西再也看不去了,喊了一声:〝停!够了,不要再打了。〞

挥着鞭子的人,突然停下手中的鞭子,看了看胡西,〝公子好!但这是法律,不是儿戏,三十鞭一鞭不能少,后面我轻点打。〞

后面明显感到鞭子没有那么重了,声音也小了很多。

打完最后一下后,被打的年轻男子提着沾染鲜血的裤子,扭过身来,朝胡西这边看了看,一蹶一拐就走了。

现在街上流浪的人越来越多了,听说3月3,沿海发大水,死了成千上万的人,没死的人开始逃难了。

也才两个多月,就有这么多人逃到内地来了,灾民说,一路饿殍遍野。刚才那个一看就是灾民,不象本地人。

一回来,胡西就来拜见爷爷,问青铜大树上,为什么是九只鸟。

爷爷说,九只鸟代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还说,太阳系共有41颗星球上有生命,象有地球上这种智能生命的星球就有9颗。

爷爷这样说,让胡西大惊失色,也超出了胡西的认知。

胡西问爷爷:〝你是听谁说的?〞

〝是莫丽沙早先从飞船上带来的消息。千真万确。〞爷爷说。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胡西也魔怔了,眼晴睁得浑圆。

〝你不要盯着行星,太阳系还有那么多的卫星和小行星。〞爷爷认真的说道。

这些有生命的星球在哪里?为什么人类不知道?

如果是真的,自诩为无所不知,科学的人类也太愚昧了吧?还自称为宇宙之灵,胡西心想一定要找莫丽沙弄个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