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六盘山(2 / 2)

加入书签

“我爹爹早就战死了,我家也没钱。”曲端低着头说道。

朱武看向姜德,姜德点点头说道“我看你们两个都是未来的将才,这样吧,无论是你们得胜军还是镇戎军都有宜家油坊的店面,日后你们两每月可在油坊支取你们读书所用的费用,另外,我会派人在油坊内准备你们需要看的兵书,我希望未来你们可以成为保护我华夏疆土的栋梁之才。这打架的事情,你们就不要再参与了,好男儿应勇于外斗,窃于私斗,和自己人打的头破血流,不算什么本事。”

二人年纪都不大,但却都是苦出身,曲端还好,有一个三班借职的荫职,又有不少原来父亲战友的帮助,而吴阶却是真的从来没有受过别人这样的恩遇,顿时都心生感激,吴阶问道“还不知道恩公姓名,恩公如此帮助我等,我等实在是..”

朱武说道“此乃内黄姜德,姜小郎君,乃宜家油坊和琼楼之主。”

姜德从怀里拿出两个小牌子,只看到这牌子非金非玉非石非铁,质材特殊,姜德说道“你们拿着这两个牌子去你们各地的宜家油坊,他们就知道你们是我让去的了,这个可要拿好,万不可丢失了。”

二人收好,对姜德拱手称谢,姜德看了看这几百顽童,又对二人说道“这些当中,如有愿意和你们一同学习的人,你们也可以带上,学费和书本都不要你们的了。”

其他的顽童原本只是对吴阶二人羡慕,一听自己也能和吴阶二人一起读书,顿时一起拜倒在地称谢,姜德连忙让众人扶起这些孩子,姜德看了看六盘山说道“这六盘山如此之大,我看养活万人也不是问题,你们两边的问题不是这里产出太少,而是你们从山上采的药材、猎物,恐怕根本卖不出高价吧。”

一个少年从人群中叫道“没错,上次我和阶哥打的狐狸才卖了七文钱!那可是没有伤口的活狐狸啊!”

吴阶对姜德说道“这是我弟弟吴璘,但他说的却是实话,我们西北穷苦,大家都没什么钱,自然东西也卖不出什么价了。”

姜德说道“他们不出好价钱,我来出,尤其是药材,你们有多少,我收多少,当然,你们也要注意不能让草药断根绝种了!”

“真的吗?”曲端也兴奋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不出意外,一个月后,就会有我的商队来此收购你们的山货!这样,你们也可以不再斗殴了吧。”姜德笑着说道。

“小郎君,这...我代我们六盘山两军的百姓,多谢小郎君了。”吴阶知道姜德这话代表着什么,激动的快说不出话来。

姜德派了两三个黑衣武士去传达自己的指令后,又和吴阶等人吃了顿饭,姜德便和吴阶等人分别。

——

“主公既然喜欢这几个孩子,为何不收为己有?”朱武有些心疼的说道,在他心里,吴阶可是自己徒弟的好人选啊。

姜德笑道“朱先生恐怕是动心了吧,不过这吴阶、曲端留在此处对我们的用处要大于被我们带走啊。”

许贯忠却是明白姜德的想法,对朱武说道“朱先生,这两个孩子此时就可以统领这么多的顽童,日后从军,成为一方统领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带走,主公不过多一将才,但留在此处,多施恩义,日后就是一枚暗子啊。”

朱武这才明白了过来,姜德叹道“也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上的那一天,好了,快到夏天了,我们抓紧时间入蜀吧!”

——两个月后

站在长江的大船上,姜德看着周围的风景,听着两岸不时的鸟叫兽吼,不由的念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主公还兴致啊!”朱武走上前对姜德笑着说道。

姜德回头道“是朱先生啊,终于出川了,这巴蜀果然是天府之国啊,难怪能出三苏这样的人物。”

朱武点头说道“是啊,巴蜀地理异于天下,无论是谁掌握巴蜀,既能据险而守,又能东取江南,西取关中,成帝王之业。”

姜德叹道“可惜赵佶的恶政多在江南、河北、山东等地,这巴蜀还算稳定,也没有我等的可乘之机,不过此次也算是有所收获,和几大商贾订下了大批木材,日后我等造船可就不缺原材料了。”

说到这个,朱武就佩服的说道“主公和许先生所构思的战略,实在是奇思妙想,现在想来,还觉得不可思议。”

姜德笑道“不可思议就对了....我们下一站是哪里?”

朱武看了看前方说道“再走半日,应该就是荆州了。”

姜德哦了一声问道“许先生他们怎么样了?”

朱武摇摇头说道“还是有些晕船,这也难怪,许先生和牛皋兄弟都是北方人,不习惯乘船也是正常。”

姜德叹道“今日才知昔日曹孟德如何艰难啊,自古北军南征,多因水土不服而败,我等日后必要警戒此事。”

“学生无能,让主公担忧了。”一个虚弱的声音传来,姜德回头,看到被李忠搀扶的许贯忠,连忙说道“许先生,你如何出来了?快入内休息吧,等我们到了荆州,就休息一会,再赶路不迟啊。”

许贯忠还想说什么,又是一个浪来,许贯忠猛地一下,又跑到船头吐了起来。

姜德担忧的看着许贯忠,朱武说道“主公勿要担心,等过了荆州,这江水就平缓了,许先生也会好上许多。”

姜德点点头,只能如此,到了荆州,一群人休息数日后,到了鄂州,也就是后世的武汉。

鄂州此时还没有后世那么繁荣,许贯忠的面色此时也好了起来,和姜德等人坐在酒楼上,看着下面说道“鄂州如其名,扼住了长江命脉,昔日黄祖在此拒东吴两代人马,可见其险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