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冤家来求(2 / 2)

加入书签

居然出尔反尔?

看来,还是有些不老实呀!

齐誉也不以为意,呵呵一笑:“算了,以前的事也过去了,再扯起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你说吧,寻我所谓何事?”

齐竹常窘红了脸,只得道:“我说,唉,都是齐秋川那厮给连累的,现在……齐家的族人全都面临着牢狱之灾,躲都躲不开了。所以,老朽想恳请您念在往日的情分上,能够施手相救……”说罢,齐竹常就深躬一礼,几乎及地。

这……什么情况?

先不管自己能不能施救,就单说这个齐秋川,可是好久都没听到过关于他的消息了。

现在怎么突然又冒出来了呢?

犹记得,庾大人还在为蓝山知县时,曾对齐秋川一家的案子做出过公审判决:齐秋川夫妇判边疆发配,其子判徒刑一年半。不久后,他们一家人幸逢新皇登基的大赦天下之机,由此才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后来在回乡迁坟时,也没有在桃花村见到过他们,听邻居张二婶说,他们举家搬迁离开了故土,至于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像他们这种人的突然消息,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齐誉的好奇心也因此被勾了起来,他扬了扬手,示意齐竹常继续说下去。

齐誉得这种姿态,直让齐竹常的心里羞愤不已,这竖子……实在是太过无理了。

不过,他却是不敢明说出来。

在他的感官里,齐誉变了,身上多了一种压人的气息。

这种感觉,让这老族长极不舒服,连腰杆都不听使唤地弯了下来,不得不做出一副恭维状,以一种类似于低声下气的姿态娓娓道来。

这一听之下,齐誉不由得一怔。

还真出事了。

齐家的族人遭遇到了飞来横祸!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说,新调任的蓝山知县就修建‘进士及第牌坊’一事被庾大人怒怼了,他在回到辖区后,还真去做了一些核实,即:齐誉此人到底有没有脱离其宗族,有没有另立门户?

是呀,吃亏也要吃得明白!

想想也是,辖区内出一个探花实在是太难遇了,这种文教政绩都足可以让他吹嘘一生了,甚至,这还能关乎到他以后的升迁与否,换谁都会很在意的。

结果这一查,却查出了意外的情况。

在不久前,省府的按察使接巡抚大人之令,朝辖区内的所有县区都发出了通缉文书,在那上面,写得全是拜帝教匪流寇的名字,即,这些人全都属于是重犯。

从性质上来说,这件事和朝廷并没有多大关系,只是省府内部例行的清剿行动,以防止他们死灰复燃。

出乎意料的是,在这份文书的花名册中,居然有齐秋川一家人的名字。

是的,他们加入了拜帝教。

就这件事,本来是和齐家的族人扯不上什么关系,谁知这蓝山知县突然彻查了齐誉的族谱,而后就变得有关系了。

在这个查的过程当中,县令大人意外地发现,这些齐家人是齐秋川家族的一支。

那么,问题来了。

像齐秋川这种谋反之罪,按照律法上来说,族人们是要承担连坐的责任的,即:坐牢。

那,齐誉会不虽受到牵连呢?

答案是:不会!

因为,他确实是脱离了齐家一族,有留下的文书为证,也就是说,这个黑锅他半点都背不着。

再说这连坐的犯人,他们并不属于是要犯和重犯,更是可以花银子来赎的,这和后世的缴纳保释金有点相似。

可是,齐家族人却没钱呀!

钱哪去了呢?

由于他们全都惧怕修长城,便各自卖光了家产来赎徭役,这么一来,他们全都一夜之间回到了建国前。

更让他们后悔的是,这一次的修长城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恐怖,吃的和住的都还算马马虎虎。

唉,早知道就不花这份冤枉钱了!

现在起悔之晚矣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