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七章 主任(1 / 2)

加入书签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十一月九号,浦音人终于看到了安馨在利兹夺冠的纪录片,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而且预算应该不多,但是BBC还是挺认真的,很熟练。

正片一开始是先又音乐,音乐也是淡入的,克莱门蒂奏鸣曲,是安馨弹的,杨景行听得出来。

画面开始,BBC也爱国的,用一分钟的时间,走马灯似地展现了利兹的风土人情,大学,市政厅,然后就开始吹嘘利兹比赛的历史和影响力,年年如此也不怕人烦。旁白是磁性的男人声音,看纪录片的都很熟悉,然后也结合了现场记者,英国人的气质和美国人还是挺不一样的。

在旁白了一句“不难理解为什么优秀的青年钢琴家从全世界汇集于此”之后,画面又淡出了,接着就是比较嘈杂的声音,画面出现,是后台,字幕说明,曼彻斯特,布里奇沃特厅,哈雷乐团的老家。

但是这不是比赛,而是安馨拿了冠军后的第二天的晚上,比赛前三名和哈雷合作的音乐会,安馨压轴出场,献上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安馨还在化妆,有化妆师,衣服已经换好了,姿色的礼服挺漂亮,镜头不需要主角说什么,也没有旁白。

安馨准备好了就看报纸和电视上关于自己的新闻,看样子真是宠辱不惊的,老手了。然后有人通知还剩五分钟,安馨就出去化妆间,镜头跟在后面,一路上几个人口头或者拍手鼓励安馨或者是致敬。

著名指挥等着的,夸赞安馨挺漂亮,没有翻译,安馨也笑着谢谢。然后就是冠军在后台调整自己的镜头,站在那像在想什么,或者稍微走动一下,这镜头有点长。

冠军准备上台了,镜头继续跟在后面,门刚刚打开,掌声就响起来了,安馨走出去,掌声更恶劣了。

画面切换到外面的镜头,这个音乐厅也是乐池被观众席团团围住的那种,镜头在正对乐团的观众席后排,基本鸟瞰全局,上座率挺不错的,有百分之七八十,掌声也挺热烈的。

和后台走路的姿态不一样,出现在舞台上后,安馨就是意气风发的,属于开朗阳光的那种,带着比较灿烂的笑容,走当钢琴旁边,对观众深鞠躬。

音乐开始,勃拉姆斯是安馨的专长,虽然比如比赛曲目那么百分百精确,但是弹得也是有演奏家水准的,和乐团的配合也挺不错。

纪录片很熟练也很懂音乐地剪辑了大概两分钟的演出片段,多角度展现冠军的风采,听众的欣赏,乐团的投入,甚至还有后台人的称赞。

一曲结束,掌声热烈,安馨起身感谢观众,感谢指挥,感谢首席,听众之中还有人起立,高声喝彩。

意思一下后,安馨和指挥一起退场,用半分钟接受后台人的称赞,然后再去舞台上,再度感谢。

五分钟不到的内容,就把冠军的风采和人气展现得挺全面了。所以路楷平才想专门安排时间,号召全校师生集中观赏这部纪录片。

可接着画面一转,就是安馨刚到曼彻斯特的样子了,没化妆,穿着日常的衣服。显然,正题来了,这才开始介绍,XIN AN,出生于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安华,在全球首屈一指的成熟浦海学习的中国女孩。

哈哈,安馨的爸爸和男朋友也出镜了,只是没接受采访也没特写,但是有台词,池文荣说:“今天先不急,好好休息……”

安爸爸居然说:“重在参与,友谊第一……”

看起来,安馨的团队刚落脚的头一段时间里还是挺生疏的,池文荣请老师恶补了半年的英语也不怎么样。

但是这纪录片还是在尝试,展现安馨与众不同的一面,冷静,简直有点超然,对第一轮比赛的顺序和时间安排什么的都不在意,倒是两个男人挺有研究。

第一轮比赛都没有录像,直接进入第二轮的那点点喜悦,还只有随从喜悦,安馨自己是比较淡然的,平常心准备下一轮。

感觉是不是有内幕,第二轮结束后,名字都还没出来,安馨就跟著名乐评人主持人格林见上面了,久别重逢的亲热,格林这老家伙还要亲吻安馨的脸庞,亏当爸爸的和当朋友的居然视若无睹。

在安馨和和格林的两分钟交谈中,李教授的名字才出现,格林表现自己的专业,盛赞李迎珍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成就,并且祝福安馨。

第三轮比赛,有录像了,杨景行的名字也出现了,D大调奏鸣曲的作者。安馨演奏D大调奏鸣曲的的画面居然有接近四分钟,专业的音乐片段剪辑中间穿插着几位专家对选手的评价,还有个什么爵士在那对曲子侃侃而谈,好像对杨景行多有研究一样,把奏鸣曲吹到天上去了,然后能那么无懈可击地弹下来的安馨当然也在天上。

纪律片剪辑得挺好,用杨景行从孔亚飞那学来的话说就是有很好的叙事节奏,内容也比较全面,但是不啰嗦,比如赛事竞争的激烈、选手的心态、还稍微涉及亲情、友情之类。安馨的几次接受采访都是挺能说会道的,初次出国,比在纽约待了一年过后的喻昕婷还更会面对镜头,只是不会英语。

安馨大部分的话虽然比较修饰,但也是发自内心的,比如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甚至坦言如果没有理想的结果自己会很失落,但是不会放弃。

决赛之前的气氛渲染稍微有点过了,至少在浦音人看来是有点刻意,比赛至上了的感觉,还有几位前六的选手出镜,感觉是你死我活一样。

安馨的决赛曲目,《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无数顶级大师演绎过,安馨在这首曲子上准备的时间要比《D大调奏鸣曲》还多得多。

效果当然是很好的,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安馨的第一名是绝对优势,各种赞美词汇都出来了,虽然前面还在说进入决赛的顶尖好手。

名次出来,安馨从贵族手中领奖,没有怯场,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张楚佳出镜了,热泪盈眶地为安馨感动高兴和骄傲,英语水平也不错了。

然后纪录片的镜头也高兴起来……

拿了冠军之后,还有十几分钟的内容是表现安馨接下来半个多月的工作和生活,巨大的改变,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变成繁忙而受人尊重的演奏家。接受媒体采访,受到唱片公司邀约,拍摄杂志封面,给乐迷签名……

安馨现在演出之前可以选琴了,都是顶级的斯坦威,都是经过最专业人士的校音,有足够时间让安馨仔细体会感觉。

著名指挥家会在排练的时候会耐心仔细地跟安馨进行艺术沟通,然后也对安馨称赞有加,大乐团的乐手们也觉得安馨非常杰出。

纪录片的结尾,是安馨赶飞机,去往下一个城市……

虽然都知道,如果没有继续的努力加上良好的团队运作,安馨的风光也持续不了多少长时间,但是这纪录片还是让浦音人大快人心,毕竟本科生拿顶级大赛的冠军这种事,已经好多年没在浦音发生过了,若干好苗子都是初中甚至小学就被挖走了。

路楷平在大力表扬安馨并且恭维李迎珍的同时,也会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杨景行也有贡献,所以拉着杨景行一起进行“浦音国际钢琴艺术中心”的筹建工作,大家肯定是没意见的。

国际钢琴艺术中心的成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随着钢琴系的飞速发展,很多事情已经不是原来的组织机构能良好胜任的,在实践之中已经发现了很多问题。

路楷平搞这一套还是比较厉害的,长篇大论的书面形式,说钢琴艺术中心主要是搞学术交流、艺术实践、成果推广和教学研究之类,根据需要,需要设立联络部、翻译部、推广部、教学部等等部分,当然了,艺术中心还是要接受钢琴系的领导。

路楷平跟杨景行也说想法了,要以浦音的号召力来网络人才,专职的兼职的,总之是要做大做强,越多专家越多高手越好,大力发展钢琴艺术。

当然了,胆子肯定重,责任也很大,比如以后和茱莉亚的交流,肯定就是艺术中心来主要负责了,比如安馨获奖这一块,如果有个成熟完善的艺术中心,目前就不会这么被动,搞得明明出了冠军,学校却没增加多少国际影响力。

路楷平坚信:“你在唱片公司的经验,对这个工作而言是非常宝贵的,我们不能再官僚下去,一定要放开手脚,放远眼光。前一次去茱莉亚,我感受非常之深刻啊……”

杨景行嘿:“您别说了,这个主任我肯定干不了。”

路楷平严正警告:“杨校长李教授都已经点头了!提前聘用,不等毕业!”

杨景行也懂一点:“这不是弹琴,要领导组织能力,要资历要威望,要服众……我最多可以在教学部挂个职。”

路楷平欣慰地安抚:“不要有思想包袱,有点压力是好事。首先第一条,专业水平,这个你说不走吧?你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吧?”

杨景行说:“这个我正准备找机会跟大家说一下,安馨这个冠军,不是我有什么水平,如果每个教授都只用教一个学生,浦音不知道出多少冠军了,但是这种做法其实弊大于利……”

路楷平也不耐烦:“你别说这些,真人不说假话。你听我跟你说,你的优势有很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