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新种子(2 / 2)

加入书签

“挖泥疏水有啥好看的?”刘老三奇怪的问道。

“反正也无事,就随便瞧瞧嘛。”秦夜笑吟吟答道。

这番回答倒是没有被刘老三起疑,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你这后生,当真是奇怪。”说完就继续扛着锄头走了。

秦夜和两女也是连忙跟上。

南溪村因有一条小溪穿过村子而闻名。

这条小溪便是从渭水流出来的小支流,溪宽两尺,左右两边就是农田,刘老三名下的亩田就在渭水流出支流稍下一点的地方。

等汉子带着秦夜三人来到此处的时候,也已正值当午了。

望着前方几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地,初步估量了一下,大约这一片有一百五十亩地左右。

刘老三虽说是带着秦夜来的,但好像就没看见他们一样,到了地方后,就开始自顾自的忙活了起来,也不理会秦夜。

秦夜看着汉子忙绿了好一会才问道:“老大哥,不知道你这田里都种些什么谷物啊。”

“种粟子呗,还能种什么?”刘老三将脚下的一块泥巴挖了出来,擦了擦汗道:“瞧这老天爷的天气,若是能赶在月底前洒下粟种,今年的收成应该还不错。”

华夏五谷自古以来便是稻、黍、粟、麦、菽,这其中,种植最广泛的还是就是粟米,也就是小米,稻是用来的酿酒的,且南方种植较多北方趋之于无,小麦则是还未出现面食,所以也没有粟米种植广泛。

粟米亩产大约在两石到三石之间的模样,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

刘老三名下还有十八亩农田,都是些靠近渭水支流的良田,所以全种上粟,一年的收成大概有五十石左右,也就是六千斤左右。这时的赋税是十二税一,也就是说,刘老三还要交五百斤的粮食上缴官府,剩下的才是他真正的一年收成。

但一石粟米咸阳城内只能售价三十钱,这还是粮商们的收价,若是按照从百姓手里收取的价来算,刘老三一年的收成也只不过能卖个九百钱的样子。

再换算下来,也就相当于只能让一家老小保个温饱罢了。

百姓们想要靠种地活着,也顶多只能这样了。

想到这,秦夜果断开口道:“刘大哥,要不这样吧,我这有些新式粮食种子,保管能收货大成,但在下苦于没有土地耕作,而你又不肯卖于我,所以能否这种子先放在刘大哥这里种着?”

“放心,我会付钱的,且只在这种一年。”

谁知刘老三听后却是毫不在意的说道:“新式粮食种子?能有多新?俺今年种的这些小粟,可都是从官府那换的新种子,据说种好了能多加两百斤呢,你那种子有我这个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_手机版阅读网址:wap.shuquge.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