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雨飘摇(1 / 2)

加入书签

景炎三年(1278年)的雷州城,正值初春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是雷州城内却是一片萧索之气。

此时城内最大的一个庄园门口,正不断地有士兵紧张地巡逻,这些巡逻的士兵乍一看都是些目露精光且身经百战之人,可仔细再看这些士兵身上的盔甲、武器有不少都是锈迹斑斑,而且士兵们的眼神中也都透露出深深的疲惫感

庄园内的病床上叶天猛然地坐了起来,脑中像炸开了一样,无数的记忆瞬间涌入。然后悲剧地发现,自己成了史上最不幸的穿越者。竟然穿越到了南宋末代皇帝身上。

没错,正是那位被一代名臣陆秀夫背着跳海的那位皇帝的哥哥--赵昰。按照原来正常的历史走向,赵昰应该在台风过后就落水重病不治而亡,但此时阴差阳错竟然被叶天穿越到了身上。

此时,叶天缓过神,耳边正传来不断响起的哭声,以及和尚、道士的祷告之声。

他转头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面容恬静,岁数在二十七八上下的女子,正泣不成声地看着叶天。

根据赵昰本身的记忆,这个女人应该是赵昰的生母杨太后,后面几个人分别是右丞相陈宜中、左丞相文天祥、太傅陆秀夫、少傅张世杰。虽然前世叶天的历史不是太好,但是对这几位铮铮铁骨的南宋忠臣还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随着叶天睁开了眼睛,杨太后也慌忙叫太医前来查看,经过一番诊断后,太医小退两步伏着身体对杨太后说道:“官家因岁数太小,落水后又受到惊吓,且头部撞到了船上桅杆,此间能醒来实在是天佑大宋,经臣诊断,官家的身体现在已全无大碍。”(宋朝称呼皇帝一般都是“官家”,在一些正式场合才称呼“陛下”)

杨太后经过连番逃难,又经台风倾翻帝舟,致使亲生骨肉昏迷不醒,悲喜之间已然用尽一个妇人的全部心力。此时听到这个好消息不免有些失神,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是好。

不经朝堂之事的杨太后久久失神未动,但此时的南宋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这个流氓小朝廷也是后有追兵,前路更是不知在何方,所以又岂容杨太后失神?

不过旁边三位饱经风霜,且铁骨铮铮的大宋肱股之臣却不会沉默等死。

此时,后面略微有些中年发福,但一脸严肃的陈宜中拱手说道:“太后,臣有话讲,现如今官家圣体既已无大碍,我等应尽快赶往占城,那里尚有当地守军数千,可与其之借兵抗击蒙元。”

不等杨太后答话,

张世杰厉声说道:

“难道陈丞相你,忘了蒲寿庚吗?”

(在南宋流亡期间,小朝廷被蒙古铁骑追杀到泉州时,张世杰曾找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借船。不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蒲寿庚这个吃着大宋俸禄的家伙竟然各种推托。蒲寿庚其实早就已经暗中投降蒙古,此时张世杰来借船正中其下怀。竟然遣人去通知蒙古大军,幸好被张世杰手下军士发现。张世杰迫于无奈只得抢夺船只出海﹐当时中原地区已无南宋小朝廷立身之地,也只能继续沿海路前往雷州。怎料宋端宗的帝舟在途中遇到台风,帝舟倾覆,宋端宗差点溺死昏迷数天。)

这才有了叶天刚才苏醒那一幕。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与其长途跋涉借那虚无缥缈之兵,不如就地建立据点抗击蒙元,同时发布号令号召各地勤王。而且粤地背靠大海,蒙元虽骑兵纵横天下,但海军稍弱,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假以时日定能反攻中原。”

杨太后听后叹了口气:“哀家本是一女流之辈不懂军国大事,但当此危难之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哀家比较赞同张少傅的说法,毕竟这里还是大宋国土。一旦去了他人地方,如不借兵给我们,反而相助蒙古,那我们岂不是成了砧板上的肉?”

躺在床上的叶天此时看着满目忧愁的几个人心想,这些人忠君爱国还真是没话说,但是可惜了啊,按照历史走向,这两个方法最后都还是落了个亡国灭种的下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