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德不德(2 / 2)

加入书签

就在安逸解说的时候,那边船上的小狐狸却是玩嗨了,仗着自己有法力在身。把留在船上的三个凡人玩的是哭爹喊娘的。

叫声远远传到岸边,在人群中引起一片骚动。

唐员外的面色不太好看,看着江心处的大船,沉默不语。在他的旁边那个穿官服的中年人见此沉声对手下公人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回陈大人话,这小的也不知啊!”一边的官差满脸无辜道。

“不知道还不快去查!”陈大人瞪眼道:“现在立刻组织几个人。赶紧找只船过去看看!”

“是是是,小的这就去,这就去……”

陈大人满意的点点头,等手下领命走了,转过头对一旁唐员外道:“居士不必担心,我已经派人前去查看了!”

“多谢陈大人。”唐员外双手合十,眉眼低垂,看不出喜怒。陈大人却丝毫没有在意。满面春风的点头微笑,似乎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这个表情让其他人看见,都不禁心生疑惑。不知道这当官的这么巴结一个不是和尚的和尚做什么。

安逸这时正好将大道与仙佛的区分说完,见此也不禁挑挑眉,闭口不语。

而赵斌还沉浸在他所说的话中,一时间也没有注意。沉默良久,赵斌才晕晕乎乎抬起头来,迷茫道:“师父。你刚刚都说了什么?”

“……”

“什么天道地道人道水道大道?”

“……”

“修士不都是讲顺天而行吗?天不就是天道?哪里又来的什么大道?”

“……一道传三友,二教截阐分。怎么可能只有顺……呃……”安逸说道这里忽然闭口不言,猛然意识到。那截教貌似只存在于封神世界,其他的古代小说中,真的很少有提到的。

顿了顿,心道还是换一种说法来的容易,他笑了笑道:“咱先不说顺逆之事,只谈功德,想必你也知道‘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这句话吧?”

赵斌点头道:“知道,这句话是《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的,原文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那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呃……应该是说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但实际上却是有‘德’的;而具备‘下德’的人刻意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赵斌语气有些不确定。

安逸听了点点头,之后又摇头道:“你理解的还只是这句话表面上的意思,但这句话却单独提出来的,还要结合下文,‘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以及‘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还有‘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等句,方能真正的理解这一句话。”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言是说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是有心作为,无心方为‘德’,有心实为‘仁’,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世间失去了道而后才有的德,失去了德而后才需要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需要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需要有礼。而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且是祸乱的开端。所以真正的有德之士,没有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礼’等等,就像庄子所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一样,天下大乱的根源并不在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们,而在于订制‘仁、义、礼、忠、信’的那些圣人。”

“世上有阴就有阳,有仁就有不仁,有礼就有‘非礼’,如果世人皆自然无为,皆静虚守道,根本无需‘仁、义、礼、忠、信’这些约束,天下依然能够大治,就比如上古之时,天下并无孔孟之言,但犯罪之人却比现在少的多,这就是世人守道、无为的缘故。”

“所以真正有‘德’之人,无需有‘德行’,自然无为,方是大德……”

赵斌听完若有所悟的点点头,道:“所以我们什么都不应该做?”想了想,才道:“就像现在,那唐员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什么都不去做,这才是正确的?”

“当然不是!”安逸目光若有若无的瞟了一眼人群中某一个隐藏的身影,嘴角一勾,似笑非笑道:我们是有道之人,自然不用顾虑什么有德没德,一切只需要固守本心,随心而为便可,所以……”

“既然咱看这唐员外不顺眼,当然是要杀了的好!”

“……”赵斌都惊呆了。

要不要这么强词夺理???

要不要这么残暴!!!

远处,那被安逸目光扫过的的那个人影眉头一皱,不知是发现自己被发现了,还是因为安逸的这段话……

ps:感谢李小狗、曲尽源、000笑月、奈生、老kk、忘了我的未来的评价、打赏、月票……统合之前没感谢的一起感谢了,应该没漏吧

其实拖这么前几天被某本书吓到了,一晒晒比原文页数还多的打赏什么的,气的我直接弃了,什么人嘛,完全影响阅读!好吧,是嫉妒不过真的不打算晒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但想想又不能装没看见,纠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