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游玩(2 / 2)

加入书签

“咖啡来啦!快吃饼啊,凉了就不好吃了。”萧蘅说着,自己先咬了一口,“真香!”

余晓恩跟着咬了一口煎饼果子,饼有豆香味,酱有点甜,薄脆很香,几种味道组合在一起,还可以,他评价:“不错。”

“是吧,T市人都爱吃。今天的早餐也算中西结合,土大饼,洋咖啡。”萧蘅眼睛弯成了两道月牙。

兴许是真饿了,余晓恩很快吃完了一套煎饼果子,萧蘅笑得更开心了:“我还担心你吃不惯,我刚来那会就不爱吃。”

“挺好的。下一个节目呢?”余晓恩很期待。

“今天天气好,我们去五大道逛逛,那里有出了名的万国建筑群,保留得很好。”萧蘅说了自己的安排,又问一句,“你对T市有特别想去看或玩的地方吗?”

“没有,听你的安排。我们就去五大道。”余晓恩毫无异议。

T市五大道完全保留了上个世纪初的建筑风格,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小洋楼经过岁月的洗礼,并没有颓唐破败,反而沉淀出独特的韵味,精致、沉静,傲然矗立。有些小楼门前贴了标牌“市重点历史保护建筑XX号某某故居”,看到这样的楼,萧蘅会停下来给余晓恩做重点介绍,聊聊名人的生平和轶事。

“这些楼虽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很结实,只要内部稍作翻新,用于居住完全没问题。你看,很多小楼都做了商业用途,比如开餐馆、咖啡厅、酒店什么的,挺有怀旧风的,和大上海的十里洋场比没差什么。”萧蘅对这些建筑的喜爱溢于言表。

余晓恩走在萧蘅后侧方,安静的聆听。阳光好得不像话,却并不炎热,明晃晃的照在萧蘅的身上,让她变得不真切起来。她已经是奔三的人了,对事物还有着孩童般真切的好奇,毫不吝啬的投注热情,讲到高兴的时候,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完全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这种人是很有感染力的,像一簇光,身处黑暗的人会忍不住想接近。

“没事的时候我就爱来这里逛,这里的安静很特别,无论什么样的情绪在这里都会慢慢平息。破旧的窗棱,斑驳的墙壁,萧条的院落,疯长的植被记录着这里上演过的故事,那些悲欢离合、国仇家恨浓缩在这个小圈子里,那些****传奇、家族兴衰沉淀在这些小楼里,想到这些,自己的那点事儿还真不算事了。”萧蘅微笑地看着余晓恩,“有没有一种特别悲怆、苍凉的感觉?”

“历史是不可重演的,只适合被埋葬。”余晓恩发表自己的见解。

“哎,和你们男生讲伤春悲秋的话,真是自讨没趣。”萧蘅耸肩,继续往前走。

余晓恩没再说什么,只抬头看了眼天空,那么高远明净,他嘴角含笑:不错,在这里他的心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抚。

很快到了就餐时间,萧蘅对余晓恩神秘一笑:“嘿,午餐有惊喜哦。”她带着他快速走起来,“咱得赶早,不然排不上队。”

他们从主道岔进辅道,从辅道拐进小弄里,老旧的弄里巷子窄小,只容一个人前行,两侧或堆砖头,或放杂物,不是很好走,她怕他不熟悉磕着碰着,不时回头提醒他说:“小心着,跟我来。”没有半点旖旎。

这么的曲折穿过好几个巷子。

“到了!”

巷子尽头,门口挑着一道旗子,上书两个宋体大字“鲁记”。推开木门,进去是一个小院落,墙角种了些瓶瓶罐罐的花草,大块长条石铺地,青苔隐隐,往里是两个小厅,门帘隔着,各摆了一张圆形餐桌,几张简单的木椅子。

二人掀了门帘,进了其中一个小厅,早有伙计迎了上来。

“二位早啊,师傅出门遛弯了还没回,您二位先点菜。”伙计递了一张A4纸大小的菜单。

“嗯,好。”萧蘅接过菜单。

伙计出去了,一会又进来,拿了两套消毒餐具,提了一壶茶,都搁在了餐桌上。

“二位先喝茶。”说了一声,又出去忙了。

“今天运气好,居然就咱一桌。这家的大师傅精通多个菜系,一天就开几桌,他们家酱肘子那叫一绝啊,你有福了!”这地儿萧远带她来过,很多年没来,不想今天碰运气居然还在。萧蘅用茶水洗了洗餐具,感慨:物是人非。

余晓恩接过萧蘅递来的菜单,过了一遍,点了一道糖醋鲤鱼,又递回给萧蘅。这家菜单上统共就十几道菜,还是加了凉菜和主食在内,看来是家闻达于市井民间,深藏于小巷尽处的私房菜馆。

萧蘅点了一道酱肘子,一道开边虾,一道野菜蘑菇清汤,两碗米饭。

大师傅正午晃晃悠悠的回来了,进了厨房,就着伙计准备好的食材,施展开了手脚。

等了不到一个钟点,菜上齐了。

萧蘅扒拉了一块糖醋鲤鱼,说:“没想到你还爱吃甜口的。这也是我的最爱啊。”

余晓恩笑而不答,他记得,她爱吃糖醋类的,糖醋排骨、菠萝古老肉……以前老看到她在学校食堂买这两份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