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小故事:《刀乞》(2)(1 / 2)

加入书签

已山疙瘩起一身,挠头问道:“老前辈,有什么事吗?”

瘸腿老者点点头,又摇摇头。

已山一脸疑惑,当时来到古庙时候,是他望见这少儿可怜,便呼叫他留下,独自流浪也不是一个法子,到现在,已山对于瘸腿老者的感恩之情还在,对他十分尊敬。

“前辈有什么就说吧!”

瘸腿老者叹了口气,开口道:“别再叫我前辈,你可以叫我持棍者。我半辈子都在这古庙里,捧着这主持正义的打狗棍。你是我接引来了,与我也算是亲切,就这么叫吧!”

已山微笑道:“持棍前辈。”

持棍者者眨着眼睛。

“不知前辈有什么事?”已山又问道。

持棍者咳嗽一声,淡淡说道:“今日,我问你几句话,你如实回答。”

已山看着他神神秘秘的,回答道:“好。”

他问道:“我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一名剑客?”

已山望着他,回答:“不是。”

“那是什么?”

已山呼气说道:“一名乞丐。”

持棍者摇摇头,显然问的不是这个,对着他胸膛前的衣服指了指,“你再回答。”

已山笑道:“一名刀客。”

持棍着笑眯眯的说道:“我见这几日不太平,暗流涌动,怕是有所目的。而你这几日形影有些诡异,我若是没猜错的话,那抱剑的白袍人,就是寻你而来的吧!”

已山如实点点头。

持棍子平淡说道:“我见你第一眼,就对你似曾相识,看到我以为老朋友的样子。他也是手捧一把刀,杀人无数,但胸怀大义,死在了贼人手中。你望月之心,恰好是修道运法之术,吐纳。可对?”

已山惊奇的回答:“对的。难道持棍前辈也是追仙之人?”

持棍者露出手中的打狗棍,从头抚摸到头,冒出一股蓝衣,杀气磅礴,对着远处的月光斜过去,如同幼儿吮吸,大口吞咽,转而蓝衣里面参杂者乳白色的液体流动,呼气收回。

李水按着自己的胸膛,呼呼喘气。

“没看出持棍前辈也是一位追仙之人,太过于低调,唉。”

持棍者说道:“乞丐也有不低调的,看我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了。对了,明日你就要走了吧?”

李水山点点头,他的事仿佛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前辈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他思考一会,“没有。只不过,离开这里,一定要好好保重。戒色戒贪,吃喝玩乐都可以,爱情这东西认定了才可以动手,但贪婪是本性,修行之法都有涉及,便不要我多说。还有,那个你等的女子在等你。”

“等我?在哪?”已山一愣。

“前走左转,湖边小凉亭。去吧。”持棍子猥琐的笑了笑。

已山轻轻起身,拍打一下自己屁股上的泥土,再次看他的时候,呼呼大睡了起来,唉声叹息,慢悠悠的走了过去,左转走了几盏茶的时间,才看到一个小凉亭,这里确实比较幽静,青砖垒成的台阶,湖为青天湖,似青云倒摘下来,放在水里浸泡吹来的效果。

小凉亭属实很凉,风吹过透彻心扉,顶盖四脚朝天,下面拜访四个石凳一张茶桌,供给在白日游玩的游客使用,夜晚的时候怕是有鬼来用哦!

他迈着轻步伐走来,望着一女子坐在桌旁,身上穿着单薄的白裙,黑夜的圆月照着她,显出柔弱寒蝉,呼出一口冷气,望着湖面起的微波,心情有些低沉,已山停住了脚,今日留下了她,实属于心不忍,而在这时候打了退堂鼓后悔了、

他不就是在等待宁秋成为自己心爱之人吗?原本在心中的暧昧摆在眼前,胆怯的心理由然而生,吐出一口热气,望着那孤涩的身影,静止不前。

女子背对着他,秀发盘卷,微动嘴唇,湖水中的水流扭曲垂月,转过头,望见了他,同样没有说话。

已山轻轻迈步过去,坐在桌边,望着她开口道:“几年没见了。”

宁秋点点头,苍白的面孔上有一丝柔情,回答道:“好久了。”

“今日是我鲁莽。”已山惨笑说道。

宁秋坐在它对面,望着湖面,“没有什么鲁莽。我早已看透一些事,你只是戳破了我的幻象罢了!”

“呵呵,我还是希望你如我刚遇到的那般,不会露出失望的表情。”

宁秋微笑说道:“失望也是我自找的,不过对于未来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失望过。我离开竹林小屋的时候,就答应父亲一些事情,直到他战死沙场,我连他一根头发都找不会来。唯有的一根木簪,还是母亲流传给我,让我好生保管。当我知道父亲是谁的时候,我早已没有了抱怨。”她摘下插着盘发上的木簪,轻轻放在石桌上。

木簪是用禅木打磨,上面封了一层浅薄的油脂,上面留下一股青色的抹茶味,看似不如金簪银簪豪贵,但蕴含了母亲对她的爱意,还有寄托,只是她把寄托留在了木屋中,再也没有取出来。

已山手轻轻抚摸在木簪上,她散开的秀发飘香,犹如花丛的蜜粉,吸入他的鼻息,心中有股难以抑制的情愫。

他放在掌心,感受到其内一股萦绕的气息,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木簪,带有佛力,可以修身养性,凝聚气血,对于修炼功法的女子有无尽的好处,只不过眼前的柔弱女子并无察觉。

已山放回木簪,“我要说的有很多,你又能听下去几句,那我就不说了。”

宁秋懂得,点点头。

“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选择。我明日就离去了,以后不知还有相见之日。”

“我那才下山而来,就是寻找自己心灵的慰藉。谁知,第一眼就看到了你。师尊常常嘱咐我,做事一定要三思,戒骄戒躁。竹林木屋是一个好的去处,你娘说的没错,世间万物纷华,早已乱了人的心欲,痴迷其中的享乐与贪婪,而这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恩,是情,可能是生命。”

“千事万事有时候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会知道对错。听信别人的言语,心中还是按压不住好奇心,好奇心会害死自己,也会害死被人。这句话,我是说给自己听的,也说给你。”已山闭眼开口道。

宁秋心中凄凉,咬着嘴唇。

“我是一个乞丐,更是一个追仙之人。你我注定天涯各方。好自为之。”

宁秋哎一声,看着将要离去的已山,嘴中嘟囔着不知要说什么,但说不出口,月影偏离,照进了亭子中,看似乞丐模样的已山露出平静无情的面孔,宁秋攥着自己的衣袖,开口道:“我...”

“我...”

已山迟疑了,还是冷淡开口道:

“竹林屋一遇如梦秋,一见春开花,一见落叶,你心在何方?我心在何方?都早已不是当年人。”

“有缘再见吧!”

已山头不回的离开湖边,躺在古庙旁的榆树下,望着月。

宁秋苍白的面容多了一行清泪,水中的鱼跳跃,窜入水中,打破凄凉之景。

竹林相遇,一碗水的情缘,一凉亭的分离,呼呼风声不停...

隔日,晨霭微露,已山起身舒展一下身躯,拍了拍自己的胸膛,一个抠脚大汉拽着他的膝盖,伸出白舌苔舔了舔,梦游未尽,说道:“猪脚,猪脚,猪脚饭。”

已山他娘的一声,踹了过去,他便调到了一边,趴在地上,对着地皮上的泥土舔了起来。

又有一个乞丐,瞎了一只眼睛,抠出鼻屎放在嘴巴里,意蕴非常的说道:“你他娘,我他娘,都是娘。我他爹,你他爹,都是爹。啊啊,呜呜,都是爹娘。我怎么没有爹娘呢?”

已山望着躺倒一片的人影,转身离去。

持棍者早已醒了,在前方的一杨树下躺着,等待一瘦弱的小子出现,抬起手中的打狗棍上来就打,已山凭借着敏锐的察觉后移几步多开,接着又看到一个棍棒飞来,顷刻间,到了他的鼻梁处,一个苍老瘸腿的身影不动声色的拉起架势,一切都是猝不及防。

已山凭借手臂挡住棍棒的袭击,两声撼动,也抽动的皮肉酸麻,还未站住脚,一个扫狼腿推动被风吹的残叶,手臂腿弯,入丝一力,转动周围灰尘起浪,腰间宛若一扭曲少女舞动,少儿,吹动残花,小槐花,倒刺一扣,抓着他的皮肉从前往后一拉,呈现散花气势,借力打力,隔着胳膊肘的起劲,推着他倒地。

此事还未结束,一道气劲从持棍者的手心蹦出,化作一掌之力,破开风云,对他拍去,两条白龙酝酿,微鸣不断,挣扎破风。小洞从水下喷出,架在指尖,已山身后对拍,退步数十心中多有不爽,笑道:“持棍前辈,武力超强,怕是与我师尊有的一拼。”

持棍者手中打狗棍微摆,收回背后,摸胡须说道:“小儿,你身形揉练,耐力非凡,不过有三寸难教之礼仪,我打狗棍专打气息,乱你脉搏。你若能借我力融散我气劲,属实有些难以男难得。我若不猜错,必定为童子之身,日后洗练三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以成就大悟境界。至于你堪称我与你旗鼓相当,你的鬼话我可不信。”

已山拜谢。

持棍者弯身回礼,“江湖路远,自保重。”

丛林深处,一头戴斗笠男子,手中挑起一根稻草,放在嘴角,微微一笑,有趣望着已山走来,抱剑伸手,挡住一只飞鸟,落于腰间,他摊开手掌,搓出稻谷的粮食,唧唧渣渣啄食一会,就放飞冲天,眼中多有期盼,开口道:“昨日见面,你还憔悴,今日见面你就萎靡?是不是躺在哪个姑娘家的怀中一宿?”

已山摇摇头,说道:“竟是瞎说。我一夜未睡好

。”

稻草人说道:“有心事?”

已山说道:“对的。”

稻草人紧扣宝剑,退后几步,望着大体的已山,算是一位青葱少年,不如他当时在山中见到那样淳朴无华,盘膝坐于那老者身后,老者说道什么他就照做什么,点起香火为传承铸就烟酒,一黄礼仪座谈,说的他泪流满面。尊敬长辈,饮食礼仪,平时行走步伐都有待提高。

他师尊爱喝酒,这是供认不讳的事情。因此还给自己封了一个称号,为倒酒人。说是自己先前给师傅倒酒,跪地三天三夜,只喝了几口水,师尊满意为止。

如今才算明晓,倒酒也算是一门学问,斟酒不论时间,斟酒讲究他人言色,酒杯不宜过于饱满,俗说茶七酒八,倒下八分为好。而酒水落入其内,还不允许出现一滴遗漏,否则鞭打。跪地那么久,血液不流通,加上困倦饥饿,就会手抖。

因此他屁股常深受柳条侧击,夜中哭泣,他只为学一问上好的杀敌手艺,为了国难当头,起码驰骋沙场,不问生死。只为家。他的家就是国,为此他自己给自己封为命人。

一声只为国而活,活透过了沧桑云霭;一声为了家,胸怀天下。

道观中,一座座群山连绵,堆砌的青石成百上万,滴水穿石,铁锈磨成针,铺成一面踏山石路,也叫做青天路,庙观为剩,又为生,胜,升,为自己衣钵传承,不会断绝,秉承他的遗智,扶世救人。

已山的白头山羊胡师尊,还对他畅谈了自己师尊,一下山就未归来。

那些日子,鸟飞蛇逃,有邪祟逞凶,妖魔乱道,山不再是山,而是一件禁地,他的师尊身穿青衣道袍,头戴道冠,身后披挂包裹,里面有几日的口粮,呼唤周围几位师兄,写下状词,亲口嘱咐他留下守观,生怕逃难的人来到,转眼奔赴黑气之地。

随后几波下山的道人,每一位都是神情坚毅。

最后,山中道观只有他一位小辈,跪拜地上,呼唤死去的同门魂魄。

有一位年轻人亲自上山,送已山师尊一柄宝刀,上面刻印符文,擦掉血腥味,与他约定:若是他先死,就让弟子手持宝刀,去庐水山;若我先死,就让弟子下山,游行而去,走去你那里拿刀。

而那位年轻人的弟子就是稻草人。

他早已用剑,不会用刀,并亲口下口誓,不再用刀。

已山如今一脸乞丐模样,在稻草人眼中,哪里还有持刀人的尊严?不过走步的时候,带有不可磨灭的气质,看着看着心中泛起情思。他想起了谁?而已山想的是死在山上的师尊还有那凉亭一别的女子——宁秋。

一个是永远不会相聚,一个永远怕是不会相聚的人。

相聚在心中的泪,也就是从乞丐那一日,慢慢的流淌,挥洒在了破碗中,他哭的时候,摸着碗边的水痕,信誓旦旦的说道:我会在梦中相遇那位女子,要知道,我相信一位曾当过官的老乞丐。他合手告诉我,要相信世间有轮回,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再怎么争取都没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