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见你如故,对你偏爱(1 / 2)

加入书签

道叩从未知的地域而来,他的心性难以揣摩,紧凭借一点就不会有人招惹,同样是“疯”。

“疯”对其来说,乃是一种响当当的精神境界,抛去对修为追毛求疵的追求,就是这精神力量支持着他反复摸索未知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道之路。他与我身为守剑人,一起担当镇守开山之剑的职能。

剑峰有骇人的好处,他却没有与我瓜分沉睡之剑的余光,反而独自卧身盘坐于石塔下的石泉旁,静观剑上跳光。

峰内,有诸多废旧的铁剑可寻,大多都不是完整的,破碎零星,剑顿柄酥,锈迹斑驳。一把没有经过剑峰蕴含的开山锋芒的剑,是一把没有灵魂之物,丢失灵气的吸食之能,就似凡尘的旧铁。

而跳光,从剑胚的捶弯锻造,锻造,乃至摊平其内的质地,这精铁的淤塞才可以被点通一部分。开山之剑有光,光乃日月的精华所致,就如清晨的微露云雾化为一滴清液,精在其内,外表的光色灼烧,容杂出铁制杂物。

初成之时,就会被地下开山之剑劈斩,若是有一点滋生的威能抵挡,就不会完全断裂,碎成灰烬。若是碎裂完全,继续融汇剑泉,等候下次的机缘。

这是出自剑山的考核,自成便可以送到选剑的弟子身上,由他们与之产生共鸣,一声为惊,二声化动,三声入灵。

剑融人魂,生生相惜。

牵扯挂肚,剑在人在,剑可以救人亦可以伤人。

三个守剑人,一位是我白发手持无形光环,手指跳剑,无形之威所在,但却缺乏对于其内开山之剑的感悟,只能凭借散发的光芒,结合日月精华,体悟剑意。

我也算是看管诸峰剑意挥发的程度,控制剑光的融合,怕是刺伤诸多修士。

其二便是深藏其内的道叩,感悟就水泉剑意,可称为剑池,但是闭关是他的常事,多时只管头悬本命剑,不会做其他之事,这也便顺应他的本性,可以感悟休闲偷乐。

但是他所处的地方乃是最为凶险之地,每一山峰其内都暗藏玄机,不仅如春峰绿抹风温,夏峰炎热火疗,秋峰枫叶布面,冬峰白雪罩袍。

春夏秋冬为了磨合自然的变换,孕育属于自己特色的剑意,全由剑面上的流露气息所谓,我有时会叹然,不知剑面有多少的物,多少气息,多少定律。

不知,不晓。

而剑峰主要打磨开山之剑,传言又道:剑尖又无上定点击杀对视之人,剑侧锋可拉起水波斩杀承天之灵,亦可杀远古凶蛮,所涉及之处,山破,海翻,日弱,月沉,星浅,见鬼,神,蛮,魔,凶,妖皆是荒芜;剑面凭空而起,横行数百里,人眼所见都是一面透光之影,薄如纸张,宽若州陆,载人数百万起。

若问剑柄,用百万年榆树其心所制,年轮转动,在其周围焕发岁月沉积之力,扰人心胸,握于手心赫然有滔

天之势,转腕一周三百六十一多种玄光而起,所目视之人,陷入其内永世不得回魂,万千剑所见,皆破碎化为灰尘。

其三,便为操剑之人,走出宗山,手持本命剑,为开山之剑寻找合适镇压传人,剑藏于心胸,包裹于皮肤内的血肉,可化为大百丈,小数寸。

无论是行走的露天野客,蒙面轻纱,嘴中摇晃着动人的传世佳肴,唏嘘着把刀剑拿起,胡话烂事砍上一通,看着是性格斐然;还是道破因缘的老僧,身穿绝世袈裟,两眼如灯火小钟,枯瘦手臂持一本《乱世救苦救难》,诵读佳话,实则有缘,却引不起剑意回响,一路崎岖,对着来路捏盘,手持道运的灰袍小道人抽上一句:佛道,亦是道。

亦或是那手持打狗棍的乞丐老者,蓬松头发,衣衫披露,布鞋飒飒,数百天没有清洗的脸颊上抹上一层灰烬,说是探着狗洞去寻找吃食,却找到了富贵人家,被打了一顿,走路坡脚,酣畅淋漓,心性极好。

那本命剑选人之准没有苏醒的痕迹,皆是不符合。

操剑之人回来之时告诉我,先前遇到过一少童,此人为六指,算是先天缺弊,两眼坚毅无暗淡,时常在树下挑起一道青叶夹在指尖,吹飞落去,因为虫鸟飞舞。幼稚的面孔却有几十岁的青年人无法比拟的褶皱纹理,每次动怒之时,卷起乱石,飞奔的鸟兽呼唤而来,纷纷为他护驾,但心胸偏于急,不能稳定抬剑放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