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有乐(1 / 2)

加入书签

从五年级开始,就要到乡镇中学部去上学了,离我家有7里路的样子,就在乡镇府东南侧的山脚下,占地面积不过五六亩地,有的村子离得很远的也要来这里上学,除邻近中学部的不用住宿外,其它大部分都要住宿的。

自己带米,做饭用的木柴也要学生从家里送来,如果太远的学生不便送的就折算钱缴纳。

吃饭用的都是那种小瓷盆,我们叫盆子,这种盆子是要自己买的,所以打烂或丢失也是自己另花钱买,因为米饭是统一用盆子蒸出来的,吃饭时是要用盆子去换另一个装有米饭的盆子。

刚去那年可能还小,一餐吃一盆子米饭也就勉强够饱,到了上初中,特别是从初二开始这一盆子饭就明显不够了,因食堂蒸饭的设备有限,老师的饭也是在一起蒸的,除满足老师外,原则上每个学生计划是只有一盆饭的,有时会因各种原因到最后打饭的竟然会有人没饭吃的情况,虽然经常也有多也是只多几个,会有很多学生等着抢。

就这样有段时间真是吃不饱饭,那滋味真不好受,到上午最后那节课就变得非常慢长,那是饿得盼下课啊。

吃的菜自然也是从家里带,虽然食堂也有供应,5分或一角一份,毕竟那时有钱人家还是极少数,我真羡慕那些打新鲜菜的学生!你可知我们带的菜那是一次要带一个星期,五天半的啊!

冬天还好点,到了夏天那带来的菜变味发霉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酸菜是最耐储藏的菜,所以那几年几乎都是吃酸菜过来的,曾经有段时间看到酸菜就反胃,那真是吃怕了,没办法啊!

磨难的岁月烙印在心底,在如今对吃喝还会去要求吗?

整个小学时期我的学习成绩都很一般,从未考过第一名,从未拿过奖状,从未当过班干部,直到初中二年级,为了到初三能考到中专,我主动要求复读初二年级,于是在我复读初二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终于被我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

从此好事就跟着来了,当上了副班长,语文成绩好,作文常当成范文来宣读,数学成绩也好,被学校安排和另三位同学参县级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虽然没得奖,四个人中还算我的成绩最好。最主要是第一次到县城开了眼界,第一次住招待所,感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成绩好的学生自然受老师关注,那年也加入了共青团,学校举行元旦庆祝活动,要办元旦晚会,还要去乡镇府的电影院舞台表演,镇领导也来观看,学校很重视这次活动。

所有节目主要由我们初二年级来表演,我被要求排练三个节目,一个相声和一个舞蹈,还有一个多人哑剧,舞蹈是由六人组成跳那种简单的迪斯科,三男三女,迪斯科在那年代的乡下还是新鲜事物。

开始排练时大家都很扭捏,因是男女同学在一起练,都感觉放不开,好在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排练,到最后还是有模有样,再配上动感音乐,虽然没灯光,也算是整个晚会最吸引观众的节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