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若有战,召必回(1 / 2)

加入书签

王允看了众人的神情也知道自己的步子迈的有点大了,凭他的身份筹办军校是小事。不过要是这军校和军队挂上了勾,哪怕他深的刘启宠信刘启估计也不会给他好脸色。

毕竟七国之乱彷如昨日,刘启对于封王的军队都严加管制,更何况他还只个侯爷。

不过该落实的还是得落实,王允也不含糊。看众人看的差不多了他缓缓开口问到, “诸位你们觉得我这个想法如何?”

众人听见了王允的问话一言不发,司马相如左看看右看看,最后毅然决然的站了起来。

“公子所想在我看来是极好的,不过如果这个事让我们大汉商盟去做的话我觉得却是十分不妥。

军队向来都是君家的手中利器,这一来肯定不会让我们染指,二来军中重臣无一不是通过浴血拼杀才一步步走向高位。

光靠大家在学校教导些许知识便去军中担任高位,想来这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公子这所想在全国各地都要建设,这其中的投资恐怕会是十分巨大。

穷文富武,没有家世的支持一般能从平民之中脱颖而出的武者更是屈指可数。公子这个想法我认为三年可能不够,甚至十年也未必办得到。

当然,这并不是我妄自菲薄,主要牵涉到军队,这不是我们商人该去考虑的。

况且现如今大汉四海升平我觉得这件事大可以放一放。”

说完后司马相如坐下不语,只是静静的看着王允。王允也没做评价,依旧正襟危坐,仿佛没听见司马相如的话一般。

敢第一个吃螃蟹的都是勇士,随着司马相如站出来反对王允,其他的在座的人也都有着些许跃跃欲试。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一个老头,他是农学院的院长。农家传人,王允当初花了好大劲才从吴地请的他出山。

“老叟也说两句吧,公子一路走来兴实业,重农事,也重商业民生。老叟心中对于公子是佩服的紧,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公子的雄心抱负。

同时我们也愿意跟着公子干,不过公子这上面所写老叟却是觉得公子大可不必这般想。

军队是君家利器,向来君家不允许他人染指,而公子这里所说确是要去设置所谓军中“政委”去给军人做思想工作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君家只想拥有一支指哪打哪的军队,而军队拥有自己的主见这是每一位当朝者都不愿看见的。

况且士兵们一般都是听将军的,一支军队若同时有两个指挥者这还不乱了套。

当然老叟认为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这军改还是需要由陛下去认可,而不是通过我们的学生进入军中潜移默化之后去慢慢改变。

这不像老叟终日研究作物,只要我和我的弟子们每一季都去用心培育作物就会长好。这军改对全国的影响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没弄好可能我们汉兴商盟就走到头了。”

老头说完后坐下,而大部分的人也认可的点了点头。

有反对的声音自然也会有赞同的声音,来福本就是王允的家臣,虽然在座的这些人都像王允归心。

不过在他们的心中可能也只是找一个可以一展自己抱负的平台,不过在来福的心中却是有着对王允盲目的信任。

“我觉得两位所言有些许夸大了,你们所说这些我也明白。不过公子敢提出这个想法心中应该也考虑到了如何去处理,并且一定能够处理好的。

这些年来我们何曾见过公子走过昏招?我觉得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

来福话音未落黄明的父亲便站了起来反对,“这项工程我觉得是好的,如果光看前半步设立军校,培养学子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做好。在座的各位我也相信大家都有信心做好,可是后半段却要为大汉军队提供武器军备,甚至要让大汉的现在的士兵都要进入我们全国分校进行培训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一天两天或许还可以,可是这上面却写没位军人都至少要进行两年的培训时间。并且在这期间无偿提供食宿,甚至还有工钱可以领。

大汉几十万的士兵军官,我们大汉商盟现在的情况真的养不起。

况且,如果来福你是上位,从别人那里学习出来的军官你敢用吗?一个两个或许还行,可是公子这是想全国普及,你觉得上位者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吗?

甚至我敢说如果我们汉兴商盟第一天敢打出这种无偿为国家奉献的口号,第二天在座的各位都要被查办,严重点我觉得抄家灭族也不是不可能。

军校可以建,培养出军人的爱国爱民思想我也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这些却不是我们该去做的,这件事我觉得最好还是通过陛下放到朝中去商议。

我认为我们能做的只有前半部分,也就是为大汉培养军事人才和更新军备武器那一部分,甚至生产更新军备武器我们也要放在全大汉的眼下做,得到陛下或者朝廷许可之后再进行。

这些事我们万万不可去私下去做,一个不好就是灭顶之灾。

军队思想改革和军队制度改革那更不是我们可以去插手的,还请公子三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