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帝国往事(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几人如约好般同时聚在了刘大少的房间里面,可怜刘大少还没起床呢,却也不得不被强行赶了起来。大家都这么积极,刘大少也高兴。

“这次大赛的第一场,也是我和大家正式配合的第一次,其中有很多地方大家都做得很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不知不觉中,陆铭在队伍里已经有了队长般的待遇,张毅也确实不在意,他现在心中对陆铭还有点小佩服。

“大家可能对于小队的三个战术位,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野路子出生,希望大家不要生气,现在能够专业毕业的人,也多半不会在北川星了。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小队战术位的意义所在……”

开场白过后,陆铭开始分享自己脑海中的知识,他也没有去内环去或中环区进修过,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懂得这些。

虽说他从小都生活在星渊,但他所学习和接触到的知识,实际上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多,甚至一些军方的机密性技术他都懂得,按照陆星河的话来说,“老子为帝国镇压星渊数十年,老子儿子学点东西,怎么啦?”

对于陆星河的霸道,帝国上下也都是知道的,所以这些小问题上,从来不为难他。从机甲驾驶,到机甲指挥,到战舰指挥,陆铭几乎都有涉猎,当然他最感兴趣的依然是机甲驾驶这块,毕竟在星渊也没有战舰给他开。

帝国对于经典的1+2+2型的战术小队,已经有了非常完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这套体系兴起于几十年之前,那时候银河帝国还没有统一,人类内部还在争斗不休。

银河帝国,星联,共和国三方打得不可开交,三方实力几乎相差无几,在征战的几年内,整个人类的经济、人文等方面几乎倒退了十几年。三方虽约好了不伤及平民,但是这种纸上协议,只能起到一个威慑作用,往往都是各自拿来指责对方的借口,战争打起来,苦的永远是平民。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星渊出现,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就那么神奇,那么突然。有人猜测过,可能是银河帝国开辟的虫洞,触动了什么神秘的事物,但是谁都无法证明这种说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然而星渊的降临却是真实的。

最初的星渊仅仅是一个直径不过几万公里的发光体,观测起来它就是一个平面,然而其奇异的是,无论从任何方向,任何角度观测,它都是一个平面。

这超出了人类的对于空间维度的认知,这简直是神迹。

战争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越加的疯狂起来,所有人都认为星渊有大秘密,都想独自占有它。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最求最高效率的战场主宰能力,1+2+2模式的机甲突袭小组诞生了。

一个高级的机师,在星空战中,绝对是恐怖的存在,只要机甲还有能源,那么在机师的操控下,这种相对星舰来说体积小,破坏性强的武器是战场最有力的一支部队。

执行特种任务,突袭星舰队,登陆星球作战,几乎没有它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这种战场武器很难被克制,除非以机甲小队互相拦截,或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机甲无法逃出,从而一举歼灭。

只是为了几台机甲就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也太过于奢侈了。于是机甲只能由机甲来对付的战场认知逐渐在三方首脑中成型,机甲的鼎盛时代随即降临。

如果历史的剧本,按照这样发展下去,或许人类的未来又不一样了。可是未来总是调皮的,某些时候就会突然的拐道而驰。

星渊在降临后的十年内,迅速膨胀,直到发展成了如今横跨数万光年的巨大星体,而且渊兽也首次出现在了人类的视线里。

大规模的渊兽从星渊中喷涌而出,四处袭击人类的居住星。最先扛不住的就是共和国,他们的领域最接近星渊,然后就是侧面的星联。

初期接触的时候,共和国就损失大量的舰队,甚至一两颗居住星都成了死星。此时共和国政府再也顾不得与人类内战了,将全部军队都撤了回来,抵御星兽。

由于共和国的失守,渊兽开始越过共和国,进攻到了星联的本土,最终不过一年时间,双方终于坚持不住了。而银河帝国则偷偷通过渊兽的尸体发现了渊力的存在,举全国之力,终于研发出了一些列对渊力有实际影响的武器。

最终银河帝国坐收渔利,在星联和共和国坚持不住的时候,提出合并的议案,双方无法抵御渊兽,也为了生存,不得不同意并入银河帝国,从此人类内战结束,银河帝国大一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