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便宜的大善人(2 / 2)

加入书签

二人一口气就奔了三个县,来到了户县投了店,文范见天色带了数百两银子去看看有没有穷人,想去直接搞施舍,罗晓月反对他:“有时有些穷人是因为懒的才穷成这样,你直接把钱给他去,就会让他养成更不劳而获的习惯。不如给些实在的?”

文范听了不禁大有同感:“你说的也是道理,以前我老家乡下就有个穷户就是这样。整天价哭穷,在乡里东家讨米西家贷,农忙时却在吊儿郎当不干活,地都不种当然没饭吃。这种人当然是穷啦,直接给钱只会让他更穷。你说要给实在点的,什么是实在点的?”

罗晓月笑着说:“这种人有了钱不但会变懒,还会去赌呢,所以,你宁可买来农具和种子给他,也不能给他去乱花费,还有就是买些旧衣被来施舍。让他想当了也当不出钱。”

文范听了哈哈大笑:“果然是绝招,这法子也就你能想得到,你怎么这么清楚啊。”

罗晓月嘻嘻笑道:“这法子哪是我想出来的啊,我爹有几个退了伍的老手下就是这样,总来打抽丰(打秋风)。开始我爹也是象你一样给送钱的,不想两年下来,他们依旧穷得叮当作响,后来,我爹就改为送衣被和车马让他们做生意,哪想这几个家伙竟给当掉了去赌,还欠下一屁股的债,最后,我爹火不过了,还了他们的赌债后只给他们一些连当铺都不要收的破棉烂絮和旧农具和种子,嘿嘿,打这以后他们就活得挺不错了。真是贱骨头。”

文范听了失笑摇头:“这果然是过来人的经验,咱们也这样做寒不寒碜点?”

罗晓月不在意地说:“寒碜?这是真的救人,要是给的是钱,给他们招贼害了命也有可能,这世上不太平得很,再说这钱也是你拼死从贼口中夺下来的,不能就这样浪费了。”

文范默然了,论到这方面,罗晓月说的他没有反驳的余地。于是他就去叫小二找来了一个当铺的掌柜,那掌柜的还以为文范要他去干什么,没想到他竟把当铺中各种积压的没有人要的破烂衣被全给买下了。倒是,罗晓月和他做了一笔生意,拿了一百两银子叫他去买农具来,这让他着实地赚到几两。罗晓月还摸遍这县城里的酒楼和几家商铺,把近六千两的银子给换成三百七十几两的金条。这样一来,文范只要二匹马就可以把这三千三百多两的金子给驮走了。解放出来的十匹马就可以驮着买来的旧衣农具和种子试着下到农家去布施。

嘿,这一招还不错,这种大善人虽然做得很便宜,又很寒碜,可是得益的人就多了数倍了,而且不虞他们会因此而受其它的无妄之灾。更解了不少穷人的燃眉之急。这冬天正是青黄不接,没有粮食,很多人把粮种当饭在吃了,有这新到的种子就可以安然过冬了。

第一次这样的施舍进行了才一天就发完了。世上的穷人还是多啊。文范二人虽心有余却力不足也,不是钱,是人力的问题。再说,一路向东,关中平原逾显富足,所以,二人也就不再进第二批施舍的货物。要等到再穷困一点的地方再做下一轮的施舍了。

二人来到了古都咸阳,于是,二人把马和金存在了客栈,去玩了痛快。这是一场停留的三天中,二人游历了历经多次战火的九朝古都长安。见到规模虽很大,却已呈一片衰败的景象。唐宫经历战火后也所余不多了。倒是骊山的华清池虽然不是御用之所,温泉还在出来着,还有一些商人在这里开办浴业。二人倒是好好泡了一次爽了一下“我也当了回皇上”。

不过,这三天里,二人灞桥一个小镇上,罗晓月找了个做马鞍的工匠做了两个很巧妙的马鞍。本来是用木头做部分全部改成为皮革的囊。这样,只要把金条子折得有点弧试一块块地就可以放进去,再垫上一层软皮,就可以一匹马放一百斤的金子而不引人注目。

等到做好后,二人把这个马鞍安在了两匹的驮行李的马背上,如果紧急时,这两个鞍可以换在自己骑的玉狮子和胭脂马上。这两匹是宝马,多带个一百斤东西还是胜任有余的。

卖掉多余的十匹马后,二人又向南行去。这次走的是从蓝田翻过秦岭过商州去南阳的大道,沿这路下去就可以到从南阳去襄阳,算是一条最近的路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