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铁腕盛世(2 / 2)

加入书签

朝阳升起,北京皇城南侧,大明门和承天门之间,有一座“T”形广场。它的名字叫做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一组刚刚落成的现代建筑群拔地而起。

“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建筑群!”项目总设计师胡耀东如是说。

在广场的最北端,雄踞着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前,巍峨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耸立于广场中央。碑南是高大典雅的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俗称大前门)。

这些融合了中西古今的宏伟建筑,由北而南座落在皇城中轴线上,十分令人瞩目。再加上广场西侧的国家大礼堂,东侧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以及一条八车道的、横贯整个广场的十里长安街,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壮丽画面。这座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游行。落成之日即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城市中心广场。

王啸飞身着笔挺的银灰色中山装,与张珏并肩立在天安门城楼上。这位三十一岁的解放军总参谋长,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广场中央矗立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上,意犹未尽地回味那首雄浑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

“这就是我们的共和国,它就在这里,就在这座广场上!”金黄色的阳光下,张珏脸色红润,深深呼吸着清晨爽洁的空气。

“不错,这就是我们的共和国。”王啸飞依然将目光停留在那座石碑上,声音转入低沉:“可是有很多人等不到这一天,他们被埋葬在这座石碑下。也许,不需要过多少年,他们就被人们遗忘了。”

空气凝固了许久,张珏忽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至少我们没有被埋在那下面,我们活着,就应该在一起。”

两双炙热的目光相互纠缠着。“谁说不是呢,我枪毙了他。”王啸飞笑道。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第二个人能看见他温柔如水的笑容。

1917年元月二日,凛冽的寒风笼罩着整座北京城。一道壮观的绿色长龙,沿天安门侧绵延向东。排列在长街上的陆海空三军、预备役和民兵的21个徒步方阵、3个战车方阵,如坚石铸就的城垛般整齐屹立着。此刻,36架战鹰编成3个空中梯队,也正在北京市郊的南苑机场和西郊机场上翘首待命。

上午10时整。中华共和国国庆大典开始!礼炮轰鸣,国歌奏响,共和国总统陆少阳亲手升起了一面猎猎招展的五星红旗。

10时15分。广场上万众屏息,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高耸的门楼上。一辆红旗敞篷轿车,缓缓驶出天安门,驶过金水桥。陆少阳挺立在敞篷车的正中央。

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张振武中将军容严整,向陆少阳报告道:“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检阅车缓缓驶向受阅方阵。“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陆少阳挥手向三军官兵问候。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般平地而起,干脆利落。

10时35分,共和国三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迈步走向天安门,阅兵分列式正式开始。

陆军方阵,海军方阵,空军方阵,海军陆战队方阵,特种兵方阵,预备役方阵一一通过天安门城楼。

3个受阅的长空鹰阵分别是:猛禽轰炸机编队、猎鹰歼击机编队、火凤攻击机编队。当空军编队呼啸着通过广场上空时,没有人不目眩神迷,心潮澎湃。就是这群空中骄子,令无数国内外强敌闻风丧胆,俯首称臣,在历次战役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这支空中雄鹰,就没有如今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共和国,也不可能出现横扫欧洲大陆的德意志帝国。

这场规模宏大的阅兵式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才告终结,处于极度亢奋中的几十万群众却不愿就此散去,反而是越聚越多,不分男女老少地相互拥抱,彻夜狂欢,共贺盛世。这一天的北京城,几乎没有一个市民是能成眠的,以至于次日的北京街头上是人影阑珊车马稀,都躲在家里睡回笼觉了。

而劳累了整整一天的中国党政军首脑们也不能打道回府,只是稍作休息后,便赶往北京饭店六楼集中。只因这一天不但是举行国庆大典的日子,而且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王啸飞的结婚典礼日。新娘自然就是那位峰青集团现任副总裁,张珏小姐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