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惊才绝艳的苏文(1 / 2)

加入书签



宿舍内,苏文与马俊武这对好基友又聚在了一起好吧,别想得太污,他们并没有在搞基,而是在谈论文学这一主题而已。↗,

近日评论界针对苏文的喧嚣,因为苏文的淡薄与不以为意,马俊武的担心也跟随消散,两人行事总算可以回归正轨。

这天上午刚好无课,两人窝在宿舍,先是勤奋地笔耕了一番之后,又进行了心得交流。

说是交流,其实更多是苏文在说,马俊武在听。前者教,后者学。

特别是讲到文化散文这一类型的创作,马俊武更是虚心学习。

在苏文给他示范了文化散文的创作之后,马俊武心中的骚点被挠中,再也无法自持,对这类型的文章打心底喜爱,就好像小蝌蚪找到了妈妈,有一种灵魂找到了归宿的感觉。

仿佛这类型的文章天生是为他准备的!

有了感觉,继而化成灵感,之后就是源源不断的创作了。

特别是经过《庄子的困境》练笔渐渐成熟的笔法,马俊武就好像凤凰涅槃一样,后面写的文章,愈发有味道了。

从先秦到两汉,从两晋到唐宋,所有的文化典籍或者人物,都活了过来,走进他的心灵,被他融合成一种具有文化韵味的文字,宣泄在指间。

越写越有感觉,越来越有灵感,马俊华这些天化身码字狂人,一连创作了将近十篇文化散文,什么《李白的不自由》、《苏东坡的卑微》等等稀奇古怪又有华夏味道的文章接连出现。

文化名人或者典故,在他的笔下,都活了过来,让人读起来口齿留香。

就连苏文看了都赞叹不已。

马俊武给了他不小的惊喜,本来只是随意为之的栽培,没想到却收获了硕果。

在苏文看来,此时的马俊武已经有余老师的七成功力,除了少两分沧桑,多了一分故作深沉的生涩。其它并没有什么差别。

而且因为马俊武更年轻,看问题更跳脱,在用贴切的文字描写古代名人时,他往往有惊人之语。比余老师又多了几分生气,文字读起来更令人觉得可爱。

可以这么说,喜欢这种风格的人会喜欢得发狂,不喜欢的人会恨之入骨。

看着马俊武拿满怀期待的脸色,苏文心中叹了一口气:“老马。舞台我已经给你搭好了,至于表现得如何,就看你自己的发挥了。”

沉吟了一下,苏文建议说道:“老马,你文章不少,先挑三五篇你最满意的出来,我帮你投给生活报的王主编。他是文艺版主编,可以做主决定发表哪些文章。”

“那敢情好。”马俊武笑容满面,虽然说他也出过一本散文集,不过那书连一个行省的地方都走不出。只是在他家乡发行了一下。而且上面的文章在结集出版之前,也就在家乡市里的一家报纸刊发过而已,哪里上过发行量超过两百万份的大报刊?

他现在不奢望一下子有多大的成就与名望,能在《京都生活报》发表文艺文章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以苏老大你和王主编的关系,我想他应该会给你面子的。这次我就承你苏老大的人情了!”马俊武大笑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