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难做官走马回乡(2 / 2)

加入书签

怎么可能?我一到邯郸便写了一封信,便是给他的!

哦?

我好奇的问道:

那信里却是什么内容呢?

韩百文笑道:

看了以后,他便不会再杀我了。

到底什么内容呢?

我在信里面说,我要光明正大替父报仇,总有一天会找到证据的,要他全家抵命!

我好奇道:

你这么直接跟他宣战,岂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你就不懂了!他之所以急于要杀我,恰恰是因为不知道我要做什么。如今我摆明了,他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傻小子,自然不把我放在眼里。其实我只是一个地方官,他在京中有通天之术,如何会怕我一个小孩呢?因此我胆气越壮,他便会认为,要么我是傻到家了,要么便是与他朝中的政敌为伍了,因此不仅不会杀我,反而希望我这个血气方刚的小子,会露出他那位朝敌的马脚来。你想,我若真的投靠了哪位权臣,我一死,他谢天光岂不是授人以柄了吗?因此看了这信,他便不会再派杀手了。

这么奇妙?

这只是略施小计罢了。你以后入朝为官便应谨记,凡是看似忠良敦厚,大智若愚的人,一定不简单。凡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都是蠢材,早晚身败名裂!你与朝臣打交道,千万小心一言一行,哪怕半句说错,都有可能引来他人记恨,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哦!

还有就是,把自己隐藏的越深越好,最好让自己平平无奇,一旦办起事来,三分出力七分闲,大体差不多便好,千万不要过分出力,显山露水的!除非遇到紧要的事,才可以适度展示才华。否则朝臣都会嫉妒你,把你视作敌人,那便不好办了!

啊?

最后告诉你,我爹失败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也不全是那谢天光心狠手辣,实在是我爹太单纯,以卵击石。我以后如果抓到证据,要么一击致命,斩草除根,要么网罗朝臣群起讨伐,绝不能走我爹的老路!

哦......

兄弟如今闲了起来,还是多读读书吧,也跟古人学学为官之道!尤其是那些必要的礼节,对了,京官们十分在意礼节的,你连官服的穿法和步法都没有掌握,看来要下番苦功了!

听他讲的那些玄机,我却是没有办法理解。心说,做官有那么累吗?天天胆战心惊的,还有那么多文人才子,梦想金榜题名?我从小的梦想便是跟大哥一起金榜高中,光宗耀祖。如今却感觉被泼了一身冷水,一浇到底,透心凉,一时间提不起精神了。看韩百文小小年纪,却熟知为官之道,难免令我佩服不已。因此心中感觉自己与那三品官服无法匹配,如今在河西也算是功德圆满,因此当下长吁口气,便走出了府衙。韩百文以为我是去找书读了,因此没有在意,便继续审阅公-文了。

我站在大街上,身上穿的是青布袍子,是夏侯大哥走之前,让方彩云为我缝制的。因为我一直住在府衙,因此吃穿用的都是州府支用,如今两袖空空,腰里分文没有。我想到了史大人为何讨厌我,却是因为我不懂规矩,在他眼里看来,几乎是什么都不懂。而自己也却是什么都不懂。于是我走到了宣抚使府上,拜会史大人。屏退左右之后,我拱手道:

大人,圣上委派大人来此办事,可另有差遣?

史大人一愣,接着走近道:

隔墙有耳!

于是让我到内室之中。他背着手道:

圣上要本官代为取回一样宫中之物!一枚戒指,圣上说,此物在大人之手!

我马上摸出了玉章来,双手递过去道:

确是在下官这里!

史大人一看那戒指上面是玉章,当下跪拜于地三呼万岁。我命他起身,于是他站起来双手接过道:

不想圣上如此信任大人,竟将玉章托付大人!难怪大人在河西可以呼风唤雨了,你有玉章在手,本可以与本官为难,如今看来,却是本官小看了大人,本官在此向大人赔礼!

看他一改之前态度,对我似乎改观不少。于是我拱手道:

大人言重!小子却是才学浅薄,搅乱了河西,凭着侥幸,没有造成更大的危害。不过小子以为河西的豪杰,俱是英才,既有性情,又有血性。他们肯为了主子不惜一死,因此小子便收录了他们。期望大人明察,这些人却是好汉子,难得的人才!

大人放心!圣上早有密旨,命我不要在河西节外生枝。这些天本官打探过了,你的那些心腹,都是英才不假。那个方晋文,呵呵,放着他的心思不说,光是那理财的手段,便是户部的刑大人也望尘莫及。你为朝廷网罗了这许多人才,本官如何会因些许礼数而迁怒于你呢?倒是你,还是多读读书,圣上既然器重你,他日定有所为!

大人说的是!小子一定会知恩图报,不负圣上所望!

嗯,很好!

于是我拱手退了出去。心想韩百文说的没错,他果然是因为我不懂礼数,才会对我有敌意。于是了了这桩事,我便一身轻松的回到了府衙后院的厢房那里。

我仔细清点了一下,似乎自己周身没有什么物饰,不过想起了那日,夜三娘临行前,要我把方晋文为了答谢自己,而送的五百两银子,还有成婚时收到的一千两礼金保管好,等她跟董震天在京中住惯了以后,我下次进京时,一并带过来,算是她压箱底的钱。于是我马上在里面取了五十两,并写了借条来压住,然后简单带了点干粮,留了一封书信给韩百文,把大事都托付给了他,便偷偷溜出后门,骑上马一路往河东走了。

晚上韩百文找我去用饭,却在我的卧室里发现了信函和官凭。韩百文打开信一看,却是交待了所有在河西的人物和事宜,包括方文中一案细节。同时还交待了二小姐和石勇的关系,要他短期不要答应她去黎阳。另外告诉他徐子明押送粮草刚刚启程一天,要他马上召回,改派往黎阳方向。最后简短说明了自己才学不足,不配做官,如今挂官而去不辞而别,实在没有办法。如今打算返回渤海老家,闭门苦读,他日定当金榜题名,再与兄弟相会。另借三娘五十两做路费,他日定然归还。

韩百文拿着书信叹道:

兄弟糊涂呀!国家动乱未定,如何轻易挂官?

他想了半天,于是叹着气便去把这件事告诉了方晋文和史大人,两人自然惊异不已。史大人道:

难怪今日见聂大人有些奇怪,看他平日桀骜不驯,不想却对圣上的责问如此在意,竟辞官返乡,实在是难以相信呀!

方晋文叹气道:

他怎么会如此糊涂呢?我看,马上派人去把大人追回来吧!

不可!

韩百文摇手道:

我看聂兄弟去意已决,他本无心做官,既然已经离开,我等还是不要勉强,只上奏圣上知悉好了!

那怎么行?聂大人虽然年幼,我河西却上下无人不服。如今岂可没有他在此镇守,老夫也是受他之托,才答应管控河西商团的,他一走,老夫如何是好?

方晋文踱了几步回头道:

不行,老夫亲自把他追回!

算了吧!我看他是自以为才学不足,因此想回家闭门苦读,等他学有所成,还会再次回来的。韩大人说得对,便上奏圣上吧!

方晋文见史大人没有此意,便只好作罢了。于是他们三人火速飞报了京城。

此刻我一人一骑走在官道上。此去河东一马平川,叛军消散,往来客商便多了起来。我快马走了三天以上,赶到了冀州,正撞上河西路大军返回,孙力副都督高坐马上,大军凯旋,绕城而走,百姓们却都跑到城外,摆酒相送,河西人马都喜气洋洋,一派军民同乐之象。我马上用头巾半遮了面,从河西人马附近经过,却撞上了后队夏侯杰和杨怀忠。他们两个年纪差不少,但夏侯杰为人精灵,杨怀忠憨厚老实,所以那夏侯杰一直在跟他开玩笑,把杨怀忠搞的很难堪。我看他们说笑的样子,便忍不住想打招呼。可是又怕被认出来,心想回家路上万不可节外生枝。夏侯杰看我一眼奇怪道:

那位兄台好生面善,是河西人吗?

我马上低着头粗着嗓子道:

是!小人受了风寒,因此不能除去头巾。此去河东投亲,能遇到河西大军凯旋,是小人荣幸!两位将军为国出力辛苦了,诸位河西老乡辛苦了!

于是那些兵将都回头点头称谢,大家都客客气气的一路继续前行。夏侯杰和杨怀忠果然没有起疑,便说笑着继续策马走了。附近的百姓道:

咱们大新就只有两处军队有这么和善了,一个是徐州王进大将军的部众,再就是眼前河西路的人马了!你看他们多和善,纪律多好!这才是咱们燕赵之地的子弟兵呢!咱河东的人马就差一些,主要是都被那些叛军给玷污了名声!是呀!可惜跑了姓唐的,他真是罪该万死呀!

可不是嘛!真不知道那些叛军都是哪里出来的,哪有那么多人给他们卖命呢?

你们都被河西路的人马给骗住了吧?你们别忘了,是谁克扣咱们的饷钱,又是谁三天两头的便收税?要我说,天下现在就只有河西一个路是干净的,其他州府,哪个不是想办法坑害咱们老百姓?

你小声点,这边上还有官兵呢!

怕什么?河西的官兵还管得了咱们河东吗?要我说,天下多出几个像郑大人和聂大人那样的清官,咱们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嘛!

我一惊,心说没想到他们居然把我视作清官。于是一个送茶水的道:

可不是嘛!咱们河东动乱不止,郑大人非但没有加重咱们的税务,也没有加重兵役,沧州叛军一破,马上便上报朝廷,免了咱们河东一年的赋税,东光一带免了两年呢!

就是!可是要是没有聂大人在河西,从豪杰手里夺来的白银送到河东做饷银,还派了十几万大军平叛,郑大人又哪里会如此镇静,不让咱们跟着受苦呢?朝廷也不会那么大方的同意河东几个州府一年不缴税了!

我听着心里便暖暖的。

听说,聂大人在河西一下子就替朝廷得了几千万两,了不得,要是我,早就私吞了,哪里还能交出去呢?

我心想,哪里有那么多?不过是方晋文老爷组织商团们出力,他自己不仅还给朝廷数百万石粮米,做为战败的补偿,还与赵家一同捐出了上千万两家私。河西其他商团为了表示归顺,也捐了一些银钱,加起来却也有两千多万了,故而朝廷同意河东一年免了赋税,当然这是后来郑大人告诉我的。不过我当然也不可能白白收了东西,那是答应了他们以后商团在河西做买卖,收取的关税减半做为交换的。

此刻听着他们的话语,我心里便开心了许多,于是扬鞭进了城。不过这回又再次感觉有人注目我,四处望去,却依旧没有发现。我马上到馆子里坐下,要了一碗面吃了起来。

这时候在对面桌子,有一个年轻人扎着方巾,穿着灰布衣服拿着剑坐了下来。他侧身对着我,把包裹放到桌子上,然后也叫了一碗面。我不经意看了一眼,却发觉那包裹看着眼熟。这时候那个人用眼角偷偷看了我一眼,正好被我看见。于是我马上低头火速吃了几大口面,喝了几口汤,便放下几文钱,拿着包袱跑了出去。刚刚骑上马,那个人却也急忙吃了几口并付了钱来。我一看便马上夹着马鞍子,一路往城东而走。那个人一看慌了神,马上拿着剑跑着追了过去,没几步却不见我的踪影了。于是他一跺脚,便扭头走了。

(本回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