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无巧不成书(1 / 2)

加入书签

当天晚上,曹守真回来,郭弘也终于等到郭从实的消息,明日要他去一趟。

刘燕娘这时也在吃晚饭,这两日正是赏花之期,去大慈恩寺的人络绎不绝。

红蕊心里憋的难受,便怂恿刘燕娘道:“娘子,这些日子实在太狼狈,不如去慈恩寺赏花,解解心中的郁气。”

刘燕娘连连摇头,说道:“若是被杜家发现了怎么办?”

她昨天被吓怕了,可以说是一日三惊。

红蕊拉住燕娘的手摇晃道:“又不是传奇话本里的故事,事情哪有那么巧的,慈恩寺这几日人山人海,就算被发现,我们往人堆里一挤,他们哪里找得到?!”

燕娘想起往年盛况,也点头道:“确实如此,那也不能带玄机去,免得出意外!”

红蕊道:“正好小娘子明天要上学,婢子陪您走一趟便回来。”

燕娘面带微笑,觉得这个侍女真是买对了。

************

长兴坊郭府。

郭弘坐在二叔郭仲礼身边,听他说着这两日的经历。

“二郎,光贼爪牙遍布宫中,某与太后旧臣联络不便,所以耽误了些时日。”

他看着面前的侄子,那脸上的白色斑纹十分显眼,不禁有些犯愁,这该怎么混进宫中?

郭弘见郭仲礼一直在看自己的脸,猜出他心中所想,便说道:“二叔不必担心,您先说说是怎么回事?”

“那遗物如今下落不明,马元贽等权宦为了掩人耳目,大肆翻修宫殿,凡是跟太皇太后有一点关联的地方都搜检多次!所以我等怀疑东西就藏在结绮阁,如今为郑太后所居,只有那里还没有被仔细找过。”

郭弘点点头,太皇太后果然聪明过人,用了招灯下黑,她过世的时候郑氏已经住到结绮阁中,自然想不到对方会把东西藏到自己眼皮底下。

“大明宫是皇帝住的地方,郑太后怎么也住在这里?”

郭仲礼哼一声说道:“郑氏本是太皇太后侍女,不愿同住兴庆宫,光贼以孝道自诩,于是就让郑氏住大明宫结绮阁,那里本来就是太皇太后年轻时所居的寝宫,不过也正是因为被郑太后占据,才逃过神策军的搜查。”

他在宫中已经和太后的旧臣商量过,但都没有主意。

这时说给二郎听,也不过是支应一声,其实并没有指望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能有什么办法。

说实在的,他也不知道太皇太后留了什么东西。

郑太后入住的时候,近侍和宫女必然会检查有没有机关暗道或密室,所以宫中藏宝必定极为隐秘。

郭弘想了想,问道:“二叔,如今可有什么机会入宫?”

“你这面孔太显眼,恐怕混不进去。”

郭弘微微一笑,用手在脸上一抹,立刻就变了一张脸。

郭仲礼大吃一惊,起身走过去仔细端详。

看了一会儿,觉得肤色毛孔都十分逼真,简直跟真人面孔一模一样。

他口中啧啧称奇:“这是道法?”

郭弘又用手一摸,变回了先前那张脸。

这是钟离权传授的无相功,由于这次不需要扮作特定目标,难度很低。

郭仲礼见他连续变脸,很是新奇。

不过想想二郎的师傅是两朝帝师刘元靖,也就不太让人惊讶了。

“若是如此,确实可以混到宫里去。”

郭弘不动声色:“那么二叔何时能安排我进宫?”

“你且在这里住一晚,明日我再走一趟。”

“不必了,我还是回去等消息吧。”

郭仲礼家中妻妾成群,子女很多,郭弘怕麻烦,并不想跟他们牵涉太多。

虽然来去有些不便,但他长兄郭行章造反,他又与王居方有冲突,不知道这家伙有没有上报自己的行踪,所以在长安城中还是小心一点为妙。

郭仲礼没有生气,反而觉得二郎老少年老成,暗暗点头。

郭弘回到升平坊寓所,曹守真也在家,刚喝了口茶,刘燕娘的婢女红蕊就来了。

“走,我家娘子请两位一同去赏花。”

曹守真摇头说:“牡丹有什么好看?乡下多的是。”

红蕊笑道:“那你可说错了,长安的牡丹天下闻名,这个时节各家都把牡丹拿出来展示,平时想看都看不到,那可是名种牡丹!”

曹守真:“名种牡丹,吃起来味道比乡下好?”

红蕊:???

郭弘沉吟:“我师兄去牡丹就危险了。他属牛的。”

曹守真:“那个……我是属猪的。”

郭弘:“猪是猴子的师弟,猴子跟牛是把兄弟,猪就是牛小弟。”

曹守真:……

郭弘已经恢复融合了一点过去记忆,知道长安洛阳的百姓对牡丹有多么痴迷,是大唐国花,每年到这个时候两都上至公卿下至黎庶,举城若狂!

说笑之间扯他起师兄,反锁了房门一起出去。

路上附耳对曹守真说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两个其实是保镖,看花的人很多,其中难免有青皮无赖,你我要护着刘姨她们周全!”

曹守真听了精神一振,这位对闲逛没有兴趣,所以必须给他一个目标。

二人跟着红蕊来到华阳观,刘燕娘和小玄机已经收拾好等在门口。

见到郭弘,小玄机就奔过来。

郭弘急忙把她一把抱起来,架到脖子上坐着,乐得小玄机咯咯直笑。

“快放下吧,会累到的!”刘燕娘急忙说道。

“没事,刘姨,我力气大,师妹很轻,就当练功了!”郭弘笑着回应。

“不下来,不下来!”小玄机也急着对母亲说。

“好吧,反正送到私塾也没有几步路。”

“我也要去!”小玄机不干了,她早听母亲和红蕊姐姐说要去慈恩寺看牡丹,也想一起去,小孩子对新鲜事物很好奇,更喜欢热闹。

“不行!”燕娘板着脸说道。

小玄机哇哇大哭起来,燕娘急忙上哄女儿,说道:“你不想去私塾了吗?”

“不想!”

“今日不想见衮师了吗?”

“不想!”

郭弘嘴角挑起来,小师妹真是可爱,还很执着呢。

燕娘没法,连哄带骗,最后答应买好吃的,总算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她同意去私塾上课。

此时还没到正午,道上都是往南的行人。

他们顺路来到国昭坊,授课的开蒙老师是一位滞留在长安的举子,名叫李频,也是一位诗人,和妻子一起靠李商隐的关系,借住在李家南园,当然是要付租金的。

京城物价腾贵,为了维持开销,李频就开了这个启蒙的私塾。

他有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传世,这是成语近乡情怯的由来。

这两句出自《渡汉江》,有人认为是宋之问所作,但很多学者考证是李频的诗。

李频的岳父姚合是唐初名相姚崇的曾侄孙,晚唐著名诗人,与贾岛合称“姚贾”,擅长五律诗,因做过武功主簿,所以其诗风被称为“武功体”。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任弘农县尉,得罪了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便想辞官一走了之。

正巧姚合接替了孙简,听说此事后,就立刻又把李商隐叫回来。

而就是这一年,在长安应举的李频屡试不第,来到姚府拜见投诗,作《陕府上姚中丞》,姚合应和《答李频秀才》。

姚合被时人称为“诗宗”,名声很大,当时有不少诗人都到他府上投诗。

李频出身贫寒,得到姚合赏识成为弟子,进而被招为东床快婿。

李商隐也在这一年跟李频相识,还参加了他的婚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