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旧府话异事(2 / 2)

加入书签

“你知道我最喜欢就是这杯中物,不喝酒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对了,我让人给你收拾院子,你就住在西院。“

吕煜看了一眼大嫂,连忙说道:“不必了,我已经在慈恩寺附近租了房子,那里多是应考的举子,往来也方便一些。”

吕焕想了想说道:“三弟住在那里也是好的,毕竟多多交友也能增长见闻磨砺文章……隔壁杜樊川府上也要快去拜望。”

吕煜笑着起身说道:“弟弟正有事要上杜府一趟,不如现在就过去。”

吕焕道:“杜外郎应该还没下衙,此时只有崔氏在府里。”

“是为舅舅的亲事,正要与杜夫人说才合适。”

吕煜把岳州刺史李远和李素素的事说了,吕焕知道弟弟已经定亲也很高兴。

“那你早去早回,我让你嫂子准备家宴,咱们晚上一醉方休。”

吕煜和郭弘出了府门,沿着大街走去,不远处就是杜府的府门。

吏部员外郎杜牧的私邸是他祖父德宗朝宰相杜佑留下的旧宅,但杜牧自幼父母双亡,年少不知经营,靠典当度日,不久家就败了,三十多间屋全被债主收走。

经过极端贫困的三年,家中仆人星散,最后只剩下一个仆人,杜牧终于熬出头,二十六岁中了进士。

同年,他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得到从九品上的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的官位。

九品俸禄每月能领一万六千钱,看着很多,其实只有十六贯,但杜牧和弟弟、妹妹们至少饿不死了。

那时长安一斗米四十钱,一斗酒一贯钱,一头牛十五贯钱,劣马六贯,良马三十贯。

这收入完全不够赎回祖宅,只能租房住。

要知道长安的房价是很贵的,当年白居易做到忠州刺史,在长安买房,还作诗道:“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蜗居的典故便是出自这里。

韩愈也是到晚年才在长安置业,并作诗云:“始我来京师,止携一卷书,辛勤三十载,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杜牧早年在长安为官,一直在安仁坊的祖屋附近租住,还曾搬到东面隔壁的长兴坊,与郭仲文为邻。

这就足见他对祖屋一直念念不舍。

会昌二年,他外放刺史,作为一州之长俸禄丰厚,还有各种明暗收入,积累了大量财富,等回到长安,便花钱赎回了祖宅。

一般五品到三品官员买个像样的宅子,看地段从三千贯到五千贯不等。

当然也有贵的,唐代宗时邠宁节度使马璘在长兴坊造房,光中堂就花了二十万贯,整个房子估计上百万贯,明显逾制,他死后代宗将此宅没收,拆毁中堂,改为乾元观,置道人四十九名,为肃宗祈福。

乾元观为长安有数的大观,位置就在郭仲礼府的南面,当年何登是托永嘉公主走关系才进去的。

杜牧的祖宅是宰相规制,三品以上的官宅比四品、五品官宅要宽敞很多,官宅是不卖给庶民的,就算想买,到县衙也禁止过户。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巨贾攀上名门望族的同宗,然后贷钱给手头紧的高官后代,最后收来房子自己住,放到同宗的官员名下,只需给一些好处便可。

杜府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杜牧赎回也很简单,对方不想把房子白送给同宗,就只能收钱退给他。

吕煜到府门,一个老仆通报进去,不久二人被引到正屋。

杜夫人崔氏正在堂内闲坐,她三十岁左右,容貌算不得很美,却有大家闺秀的气质,高髻上插牡丹,手里轻摇团扇。

这五间九架的堂屋住着确实舒心,但赎回和整修祖宅几乎花光了杜牧多年积蓄,甚至没有钱修缮在城外樊川的别墅。

吕煜进门行礼:“见过表姐。”

“是表弟来了,快快请坐。”

双方是表亲,崔氏的母亲也姓李,是吕煜的姨母。

“这位是衡山刘元靖真人的弟子郭上灶。”

郭弘行礼,崔氏见他满脸白纹暗暗惊异,双方落座上茶,聊了起来。

吕煜把李素素所托的事说明,崔氏笑道:“那敢情好,二妹如今寡居扬州,若是李府君求娶自然是好事,双方知根知底,李府君和你表姐夫不仅是旧日同僚,还是好友,这事我回头问下,想必是没有问题的。”

吕煜笑道:“那我这里就静候佳音了。”

他惦记回府喝酒,正准备告辞,侍女阿窦进来,拿出一封信说道:“驿站刚到的信,是扬州来的。”

崔氏接过来叹了口气,对吕煜笑道:“也不怕你们笑话,这信必定又是要钱。”她转头问阿窦:“现在家里还有多少银钱?”

阿窦是她随嫁的婢女,帮着管帐,自然知道情况,便道:“如今郎君刚赎回祖宅,剩下的银钱还不够买菜度日!”

崔氏道:“那便从我陪嫁里取些来应急,熬到天长节皇帝大寿赏赐下来就撑过去了。”

崔氏又笑着对吕煜说,他们一家刚搬进来不久,后院里种的各种蔬菜瓜果过些时候才能长起来。

阿窦小声嘀咕:“娘子总是这样,这也从陪嫁里出,那也从陪嫁里出,我们的钱都贴补进去也不够啊!”

崔氏把团扇往桌子上一拍,道:“什么我们你们,如今已经入了杜家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郎君也不容易,小叔得眼疾十五年,妹妹也寡居需要供养,这些都是用钱的地方。”

杜牧上面还有个大兄,是指望不上的,三弟杜顗(yi)在淮南(扬州)居住,一家人没有生活来源,妹妹也是如此,全靠杜牧的俸禄接济。

阿窦撅着嘴道:“这几日已经是花期,满长安的人都去赏花,一株名种牡丹都卖几十贯,到处要花钱,真是愁死了。”

牡丹是大唐国花,花期在暮春时节,只有二十多天,这段时间里长安就如同过节一样。

刘禹锡曾有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花期是两京的节日,长安人都要上街,花钱的地方很多。

崔氏摆了摆手说道:“不要多嘴,还不快去!”

阿窦见主母坚决,只得点头应了去后面。

“这丫头是我陪嫁过来的老人,平日管教不严,让二位见笑了。”崔氏觉得有些冷落吕煜二人,便欠身说道。

郭弘回头看到园子里一片牡丹开了,那是一颗百年名株,名为锦帐芙蓉,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所开的花是正红色,十分醒目。

“既然牡丹几十贯一株,夫人何不把园子里的牡丹分开几十株来卖,只需留住一小部分,来年就又长起来了。我看那一丛牡丹格外好看,想必能卖不少钱。”

崔氏笑道:“小炼师提醒得是,我这便让人分株。”

此时有仆人慌慌张张地进来禀报:“两位小郎君在后园溺水了!”

崔氏顿时慌了,急忙往后园走,吕煜和郭弘也不好袖手旁观,便跟着进去。

三品以上的府邸一般会引渠水挖池塘,如果没有池塘,都不好意思在家中设宴请客。

一行人来到后园,两个孩子已经被捞上来。

“怎么回事?”崔氏问道。

一个侍女道:“两位小郎君自己跳到水里,等我们发现已经出事了。”

“孩子怎么样?”

“都没气了……”

郭弘一看,说道:“这是闭住气了,吕师兄跟我学着救人。”

他上去就把孩子翻过来,抬起肚子,在背后重重拍了几下,这孩子鼻子嘴巴一起出水,咳嗽几声缓了过来。

“是拍肺腧?”吕煜也学着做,郭弘看了着急,索性自己动手把第二个孩子也救醒。

中医救治溺水一直是拍背,古代没有人工呼吸,而且郭弘也不会,听说做错了会压断肋骨,著名歌星麦克杰克逊就有两根肋骨是被做心肺复苏的护士压断的,而中医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两个孩子一个十三四岁,名叫曹师,一个大约十岁左右,叫祝柅,都是杜牧前妻裴氏所生。

这个时代宗族关系极其紧密,所以没有人会虐待前妻之子,事实上也是如此,杜牧的这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跟后母的悉心教导分不开。

“你们为什么要下水?”崔氏见孩子醒了,追问起来。

曹师低头不语,弟弟祝柅说道:“母亲,我们看到池子里有东西,就想下去捞上来,后来,后来大兄没力气了,我想去拉他,也掉了下去。”

崔氏怒道:“曹师,你不要命了!”

曹师咬着嘴唇说道:“是姨娘托梦给我,让我去水底拿宝物!”

Ps:

历史人物:吕焕、崔氏、曹师、祝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