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釜底抽薪(1 / 2)

加入书签

“楼上的。你怎么也死在这个群里了?你这么牛掰的话,你滚出去啊!你让大伙儿站出来说说。这个群里的年轻的哥哥姐姐们。哪一个不追星?你不是也”你们城里的孩子,知道圆与此同时,大元朝的那些权贵们,依然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基层百姓的死活。

在南方发生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北方又发生了重大的洪灾。

公元1344年。

元惠帝至正四年的时候,母亲河黄河又调皮了,沿途好几个省份,到处是洪水决堤,特别是黄河沿途经过的省份山东,山西,河南,都成了重灾区,逾百万人口,流离失所。

大元朝中,那些大佬们。不是立马想办法解决布衣百姓的灾难。而是在权衡这场灾难。会不会对统治阶层造成实质上的影响?

有的人认为,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妥善解决洪涝灾害的话,布衣百姓会揭竿而起的。

然而。

朝中有些大佬,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黄河泛滥决堤,是天灾人祸,又不是朝廷苛捐杂税加上去,布衣百姓还是生死有命吧。

况且,朝廷现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了,不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皇之治,哪次黄河没有决堤过,但是,这并不妨碍隋文帝,唐太宗,成为千古一帝。

有的到大臣认为,朝廷应该命令地方官员去修补河堤,要不然激起了民变,会让大元帝国这座大厦,瞬间土崩瓦解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北方闹在洪涝灾害的时候。

当然,朝廷的面子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

元惠帝下诏赈灾,内阁的一帮大佬们,自然要去统筹规划赈灾物资,这期间那些贪官污吏,免不了要中饱私囊。

赈灾物资,一级一级的拨发下来,就像剥洋葱一样,等赈灾物资到老百姓手里以后,基本上只够喝一勺子粥了。

然而,各个级别的官吏,自然阴奉阳违的给皇帝上奏折,自然是好大喜功的,对皇帝溜须拍马,吹捧一番,什么当代尧舜禹啊,再世唐宗宋祖啊,总之把元惠帝哄的跟毛驴儿一样。

元惠帝是高兴了,庙堂之上,那帮大佬们也高兴了,可是布衣百姓不买账啊!

老百姓看不惯朝廷上那帮子人,欺上瞒下的祸国殃民,心里自然是会有怨言。

当然,这些芸芸众生的布衣百姓中,有一个刺儿头同样有怨言,他的名字叫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周率是3.1415926。我们乡下的孩子,同样知道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其实,差别没有那么大。”体育老师屠岸韦语重心长的说。

“对呀!事在人为。当然环境好的话肯定捷足先登,这是必然的。但是一个人要是自己不努力的话,哪怕就是请爱因斯坦教他。说不定他也会退化成白痴。当然环境好的话肯定有作用。环境好的话,毕竟接触的人都很优秀。这个也是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董希宁笑着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