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霓凰嫁故人,梅郎入东宫!(二合一)(2 / 2)

加入书签

霓凰郡主一愣,问道:“辅佐太子?不应该是靖王吗?毕竟他和咱们的关系……”

梅长苏摇了摇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啊!当日任先生的话你也听到了,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否则以萧雨歇的功夫,就算你在千军万马之中也难保万全。”

霓凰郡主闻言点头说道:“林殊哥哥,虽然我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但我会全力配合你。”

随后梅长苏又对霓凰郡主交待了一番,然后转身离去,当霓凰郡主将梅长苏送到门口的时候,梅长苏低声说道:“霓凰,从我踏出门的一刻,忘掉梅园当中发生的一切,我仍然是梅长苏,那个江左梅郎,而你仍然是郡主,切不可因小失大,你也不要来找我,这段时间我不会认你的。”

霓凰郡主闻言先是眼神一黯,随后好似想起了什么,振作了一下精神,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我绝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梅长苏微微颔首,他又回头看了一下霓凰郡主,想要说什么,但欲言又止,最后叹了一口气离开了。

……

东宫。

大梁太子萧景宣正在与谢玉商议要事,突然宫外有人禀报,江左盟盟主、麒麟才子梅长苏求见。

萧景宣一愣,皱眉问道:“侯爷,你说这梅长苏也真是奇怪,当初孤去请他,他不来,如今他又来了,这是什么意思?”

谢玉沉吟了一下,笑道:“臣要恭喜太子殿下了!”

萧景宣有些不敢确信的说道:“侯爷,你的意思是说……”

“不错,琅琊阁对梅长苏的评价是‘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这等人物自然是才气无双、傲气十足,他绝不可能因为殿下的一份邀请就匆匆而来,这等人胸中自有城府,要知道谋士是择主而事的,梅长苏来金陵的时间不短了,起先一直住在臣的雪庐之中,而且他又是一个明眼人,自然知晓当今朝堂之上太子与誉王之争,谁更占优势!”谢玉笑着说道。

萧景宣闻言眼睛一亮,说道:“不错,如此,孤亲自去门口迎上一迎,侯爷你还是回避一下吧!”

谢玉摇了摇头说道:“殿下,若是要想收服梅长苏这头麒麟,那殿下必须以诚待之。”

萧景宣点了点头说道:“侯爷说的极是。”

随后两人联袂走出门,其实谢玉对梅长苏的能力倒不是很看中,他看中的是梅长苏麒麟才子、琅琊榜首的名声,若是琅琊榜首都投入到太子麾下,这带来的影响可不是一般的大。

他们两人刚走出门,梅长苏已经在东宫内侍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萧景宣见状急忙走上前,不等梅长苏行礼就握住他的手,高兴的说道:“先生终于来了,孤盼先生久矣!”

“先生,请!”

梅长苏心中暗自摇了摇头,演技很浮夸,差评!

萧景宣执着梅长苏手走入正房之后,说道:“江左十四州多年安康,民生平稳,多亏了江左盟匡助地方,孤一直想要禀明圣上,给予贵盟嘉奖,只是唯恐贵盟心志清高,不屑于世俗之誉,故而未敢擅动,今先生来此,真是太好,孤心中甚是欣慰。”

梅长苏淡淡的笑道:“太子殿下过誉了,江左盟是大梁的江左盟,自然会心向大梁,服从朝廷的命令。”

萧景宣闻言一喜,待内侍奉茶之后,他目视谢玉,谢玉顿时会意,微微一笑道:“未知梅先生对金陵的局势如何看待?”

梅长苏知晓谢玉是意有所指,于是他微微一笑道:“无论梅长苏也好,江左盟也罢,自然是要奉朝廷正朔的!”

说完之后,他朝着太子拱了拱手!

萧景宣顿时明白,梅长苏是来投奔他的,这等有才的饱学之士,是绝对不会说出那种“愿为哥哥赴汤蹈火、甘为马前卒、执鞭坠镫”之类的词的,毕竟还是要些脸面的。

“先生请喝茶!”萧景宣伸手笑道。

梅长苏饮了一口茶后,萧景宣笑道:“孤听谢侯爷说先生有体弱之症,来金陵是为了有赏散心,要说这有赏散心还得去郊外,毕竟金陵盛景全在郊外,但那些景色也多有不便之处,全都被皇家林苑圈了进去,先生如果有兴趣去里面游玩,不妨收下这个出入的玉牌,虽没有什么大用,但拿来开道还是很方便的。”

萧景宣虽然说得谦逊,但那块净白脂玉加盖玺章的令牌一亮出来,梅长苏哪里还不知道它的分量?

这块玉牌可是加盖了皇帝大宝玺印的一道令符,除了太子,连王爷们也未蒙赐有,绝对是身份的象征,凭此牌,所到处可令百官俯首。

谢玉抿了抿嘴角,冷眼瞧着梅长苏的反应,只见这位江左盟宗主用指尖拈住牌穗,拿到眼前随便瞟了瞟,唇边闪过一缕淡淡的笑意,随后双手抱拳郑重其事的说道:“梅长苏多谢殿下所赐!”

“更要多谢侯爷当日能收留在下!”

谢玉微微一笑,萧景宣哈哈笑道:“你们二人就是孤的左膀右臂,何必这么客气,谢来谢去的,今日孤高兴,咱们不醉不归。”

……

萧景宣用丰盛的宴席招待梅长苏,期间对梅长苏是多加拉拢,几杯酒下肚之后,梅长苏笑道:“殿下,侯爷,梅某不胜酒力,不如就到此为止,而且梅某观你们二位脸上仍然有疑惑,疑惑我为何会投奔到太子的麾下?这件事若是不说开的话,咱们之间会始终有着一根刺,这根刺若是不拔的话,肯定会影响咱们君臣之间的关系。”

谢玉闻言笑了笑说道:“你果然不愧是麒麟才子、江左梅郎!”

萧景宣刚要说话,梅长苏继续说道:“殿下不必解释,且听梅某娓娓道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