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二女同行(1 / 2)

加入书签

在第二封信中,武三思已经提前告知李重福,可以准备进京,并且将朝廷上各个帮派的势力分布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让他心中有数。同时,武三思提到,他对宗楚客有些反感,宗和太子越走越近,开始逐渐脱离他的掌控,他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按照武三思的计划,只要李重福进京之后一切顺利,再过一两年,他就要和宗楚客分道扬镳,争取把兵权逐步挪移到李重福的手中。

这可当真是异想天开,武三思大概对自己的计划相当有信心,在他的眼里,李俊这个太子已然是个死人了,是不存在的,完全不必考虑。

他的一切谋划,都是针对李俊跌落之后制定的。

按照当时的情势看,武三思的布局确实是比较复杂精密的,他设计了一套连环计,目的就是将李俊推到谋逆的方向去。

如果这一套计划得逞,别管李俊最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只这太子是肯定当不下去了。

同时,他还鼓动李重福多给李显写信,一方面可以倾诉相思之苦,人伦之情断绝之痛,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写一些正式的奏疏,直指李俊不孝不仁不义的,切记,这些奏疏一定要从父子亲情的角度出发,让李显对李俊的谋逆行为恨之入骨。在这些奏疏中,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上,只叙述李俊和李显的关系,不要把自己裹挟在其中。

这也是为了不引起李显的怀疑,毕竟,从目前来看,李重福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如果在奏疏中过多谈及自己,难免不会引起李显的怀疑。

李重福呈上这样的奏疏是别有用心。

武三思在心中的用语十分殷勤,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几乎是手把手的指示李重福行事,然而,骄傲自大的李重福,似乎并不买账。

在武氏的回信中,还特地提醒李重福一定要按照他的安排做事,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观李重福到长安之后的表现,他显然没有将武三思的话真正的听进去,也根本不想完全遵照他的指示办事。

武三思之前对李重福的态度,可谓是相当恭敬。每每提及他,都是极尽溢美之词,称重福乃天纵英才,少年英雄,多年失意只是因为没有人扶持指点,这样看来,武三思当时对谯王确实很看重。

这也说明,李重福一定没有把自己在均州境内做的那些龌龊事都告诉武三思。要是他知道,这位少年还做过辱骂皇帝亲爹的壮举,他铁定不敢再扶持他。

几封信之中最为重要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纸卷,这封短信,收到的时间应该不长,纸张之上还可以看出当初卷折的印痕。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封信,而是一个通知。

武三思告诉李重福,到楚国寺相见。看来,这封信应该是他回京之后才收到的。

楚国寺,看来,这个地方很有必要调查一下。

这些信虽然没有提供多少有用的消息,可它们却可以证明,武三思早有意图,陷害太子,并且着手蛊惑李重福。

李重福虽然身死,李俊对他也根本没有多少感情,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死后给李俊做出贡献。

李俊将这些书信收好,留作日后和武三思对峙的证据。

按照两位长史的介绍以及这宝箱的状态来看,此前应该没有人发现过这些书信。

这是一个好消息。

翌日。

车沿四角挂了金铃铛的马车,在朱雀大街上徐徐行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