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思考(1 / 2)

加入书签

对刘美娟来说,这次领导们的考查,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她极不喜欢这些官场应酬,所以她除了参加了欢迎仪式,后面就全部没参加了。

打铁还得靠自身硬,领导们为什么看重海豚科技?还不是因为海豚科技取得的骄人成绩?

欢迎仪式过后,刘美娟就去进行她的新构想设计了。

各种电子元器件已经买回来了,深镇和羊城并不远,她昨天打电话给管学衡,他马上就去采购了,完了还直接命令一个业务员,亲自送回来。

但刘美娟没有去动那些电子元器件,而是回到她的办公室去完善她的构思了。

其实她想要研发的产品是会员管理系统极需的智能身份识别器,何谓智能?众说纷耘,未来的手机都叫智能手机。

在刘美娟看来,能给人们极大方便的技术,就勉强也可以称为智能。

在另一位面,网吧的会员管理,都是使用会员卡,还有各种商业场所发的会员卡等等,都有会员识别的功能。

但是它有一个缺点,需要直接接触或插入读卡器,才能识别。

有没有一种技术,不用接触,就能识别呢?

未来是人脸识别,但那种技术太高级了,不仅要有Al人工智能,还要有人工智能芯片的支持,海豚科技现在做不到。

刘美娟只能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想办法。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人们所使用的传呼机和大哥大,通信基站,他首先得识别身份,才会传送信息和接通电话,他不可能胡乱传送信息。

每一部传呼机和大哥大,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机器码,还有一个信息编码,也就是电话号码或传呼号码,这就代表了持有该设备用户的身份。

这么一比喻,大家就该明白了,持有一件移动电子设备,就可以很方便的识别。

还需要插什么卡吗?不需要。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设备不能太大,用户不可能为了一点点方便,就每天在裤腰带上别一个传呼机一样大的笨重的设备。

不仅如此,会员识别器也不能太大,不能像通讯基站那样庞大,那样不仅太贵,也不实用。

当然,身份识别不是打电话,距离很近,最宽也不过是一道大门,最窄可能刚够一人通过。

刘美娟想到的就是后世的健康手环和智能手表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每天随身佩戴,重量很轻,用来身份识别,那就最适合了。

在电子硬件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因为早就有了成熟的技术。

刘美娟需要考虑的是给它加一块高性能充电电池,至少要保证一天的电量。

还有要考虑的是,无线射频电波对人体的影响。

如果单单只是身份识别,微弱的射频电波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它毕竟不需要手机这么大的信号强度。

刘美娟想得更多,因为单独做一个除了身份识别,就没有任何功能的手环,好像带了个狗环一样,用户会不喜。

至少得加一个电子表功能吧!如果再进一步,能够传送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信息呢?如果还进一步,加个震动提醒呢?

对!他的想法就是未来智能手表的一部分功能,但也要看情况,如果电池和电子硬件不允许,那可以留待以后升级用,身份识别功能必须先研究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