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命河难观,声教何传?(2 / 2)

加入书签

刘全没有多说什么,也没什么可说的,俯首一拜,而后也离开了典藏室。

而刘全走后还没有多久,姬考正在导引炼气之时,忽然商帝武乙的侍者过来,告诉他商帝召他前去。

姬考心中微动,以前商帝找他,都是借鸑鷟神鸟而来,这一次怎么是命侍从前来通传呢?

他没有耽搁,便跟随商帝侍从,去往沬邑帝宫。

······

“姬考,你来了啊。”

殿室之中,商帝武乙正负手背对着他,没有回头,在他眼前,正有一张地图,禹贡九州图。

“拜见陛下。”

姬考行礼之后,便与商帝一样,看着这张帛制的禹贡九州图。

这张图上面,部分区域已经被商帝全出,这是属于殷商与愿尊殷商为帝的诸夏地区。

在整个禹贡九州图上面,这些地区连一半都没有占到。

“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忽然之间,商帝武乙,突然念起了禹王说过的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九州由此统一,四方之土都可供百姓居住,众多山脉可以通行,众多河流水源已经疏通,众多湖泽已经修筑堤坝,四海之内进贡之路都畅通无阻。

六府都治理得很好,各处的土地都要征收赋税,征取财物赋税之时要慎重,都要根据土地的上中下三等来确定它。

中央之国赏赐土地和姓氏给诸侯,敬重以德行为先,又不违抗我的措施的贤人。

这是禹王治水功成之后所说的话,当时的重臣,几乎都将这段话记下来了,和禹贡九州图一起,成为诸夏之制极为重要的一条。

和商帝武乙的祖上司徒子契一样,姬考的先祖司农姬弃,同样将这段话留给了后辈。

姬考不明白,商帝武乙怎么忽然说起这些,默默等待着他的下文。

“你说,禹王制此禹贡九州图之时,可曾想过,九州悉数上贡,也就在他和他的儿子启后之时,才有此景象。

从太康开始,一直到我先祖成汤代夏命,再到你我之时,就再没有过九州同贡之时。中央之国,所能制衡之地,也就诸夏所在,不过九州半数。”

姬考听完之后,也叹道:“是啊,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也就禹王之时,声教才真正到达了四海边陲。”

武乙指着禹贡九州图:“时势已变,予再难有禹王之大功大德,要将诸夏声教讫于四海,唯有以兵锋之威了。等到沬邑之中事情了却之后,便该是我诸夏以兵锋威临四夷,声教再度讫于四海之时。”

姬考没有说话,对于这位武乙陛下,他前世并没有印象。但是就他所知,原本历史之中,终殷商一朝,直到他弟弟姬发伐纣,周代商命之时,殷商都没有达成这一目标。

不说四夷了,便是最早消亡的东夷,也是等到周室封建四方,封太公望、周公旦于齐鲁之地,历时多年,才将东夷逐步化灭。

声教讫于四海,不唯兵锋,还需教化啊。声威能以兵锋传,然教化却不行。

殷商世代出兵,东夷却被越征越强,其中内情,姬考不知。不过未来之时,他一定要去东夷走走,见识一下这个与诸夏文明最为相近的蛮夷。

“算了,你还年幼,兵出四夷之事,与你还远,这次找你过来,是要借你两件东西。”

姬考听说借东西,心中疑惑,但是却没有拒绝:“陛下直说便是,若有所需,考必奉上。”

“一件东西是予所需,当初你在典藏室之中,与子姝争斗之时,予曾见你有一块五色之石。当时不以为意,但是后来细想,此石应该不一般吧。”

姬考言道:“不错,此石乃是先祖后稷暮年之时,一位女神所赠,乃是当初禹王用过之物。”

“果然,予也觉得,这应该是禹王自斩之时,祭天所用的五色社稷台。”

武乙听到姬考之言,心中顿时一喜,要是有了这台,他心中把握就更大一些了。

“陛下要用此台吗?”

姬考手中,顿时多了一方微型之台,上面五色分布。

“嗯,不错,但是也不用给我。还有不到一月时间,予便要在罪予台之中,祭祀高祖成汤,到时候便要以此台为祭台。到那个时候,便要以你为司祭了。”

“陛下准备不让巫祝作祭吗?”

所谓司祭,便是作为引导祭祀仪式的人,自从有巫祝以来,司祭一般都是巫祝。

“哼,巫祝,到时候必来捣乱,予连宗室太祭都不敢相信,哪里敢用彼辈?怎么样,你敢不敢做这司祭?”

武乙用一种极为期盼的目光,看着姬考。

(快上架了,只剩最后几天,求推荐票,求推荐票,求推荐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