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顺应(2 / 2)

加入书签

两人靠着说了许久的知心话,直到陵儿突然哭闹起来,夫妻俩方才回了床榻,哄起了小儿子。

小院儿换了个院门,再没人给落锁,每日还有人及时送来新鲜的鸡鸭鱼肉和菜蔬水果,隔天还会送来些外边儿盛名的糕点名肴。

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最为高兴的莫过于三个孩子,他们可是过足了嘴瘾。

毕竟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吃的都是魏紫和常润之做的菜。虽然不难吃,可换来换去就那么几样,早就吃腻了。

再者魏紫和常润之的手艺毕竟是比不上大厨的。

生活水平上去了,的事情自然也要提上来。

瑞王让人送了一沓书来,也不管光一本书,阳阳要学完要花多少时间,就这么送了过来,趣÷阁墨纸砚更是捡最好的往里送。

魏紫以前替常润之掌管内务,自然是认得这些趣÷阁墨的价值的。

她咽了咽口水,轻声对常润之道:“大少爷用这个倒是好,我们家修明用这个练大字也太浪费了”

“胡说什么呢,他俩一起启的蒙,用趣÷阁墨自然也要用一样的。再说之前我备着的,也都要用完了,哪能找到旁的给他们用。”

常润之想了想又道:“这些趣÷阁墨也不是什么珍贵无比的东西,瑞王送来了自然不可能给他退回去。等以后咱们出去了,寻点儿礼回送给他,算是还个人情就好。”

魏紫这才点了头,抱着一叠叠的纸张笑得合不拢嘴。

她家修明跟着大少爷,还是由九皇子亲自给启的蒙,将来的前途想必是不用愁了。

小院儿的生活有所变化,但小院儿里的人却还是照着往常的作息,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瑞王那头,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朝堂之事有四大臣议政,一般情况下,瑞王不会出口干预。

一开始,四大臣总是要小心琢磨着瑞王的意思,但时间久了,他们便发现,若是好的政策,瑞王不会打断或干涉,但若有不足之处,瑞王会提出来,再让他们考虑。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朝上之风似乎被肃清了一遍。

另外,四大臣本以为瑞王已掌握朝政,一定不会容许出现反对他的声音。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朝政上还真有这种敢捋老虎胡须的人,敢当着瑞王的面和他呛声。

大家都以为这样的人会倒大霉,事实却并非如此。

瑞王针对反对他的朝臣提出的反对点,能驳回的驳回,需要他接受的地方,他也虚心接受。

至于那些无理取闹胡搅蛮缠,连四大臣都看得分明的,瑞王懒得搭理。

渐渐的,四大臣主政,朝政之事再不用去看瑞王脸色。

因为只要是好的,瑞王一定不会反对,他也不会管朝中谁会因此政策受益。

瑞王根本不在意提出朝策的是谁,只要对国家、对百姓有益处就可以。

四大臣私底下不由感叹,哪怕瑞王是装相做样子,能做到这一步,也实在是不容易。

朝堂上的变化,有何旦每日告诉给元武帝听。

元武帝一直视何旦为自己的心腹,到现在仍旧深信不疑,对何旦的话也从未怀疑。

听到众臣对瑞王心服口服的赞誉之声,元武帝的心里尤为复杂。未完待续。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