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杯碗(1 / 2)

加入书签

吴老汉觉得刘老头的那两条坏腿长在了自己身上,因为他忽然走不稳了,脚下拌蒜,来到刘老头生前居住的那间厢房时,已是匍匐在地,是被一个眼明手快的小厮搀扶着进屋的。

刘老头儿腿脚不好,需人伺候,所以普济堂僻了间单房给他住。现在这间屋子里还未住人,因为按照普济堂的规矩,人死后房子要空七日,然后才能给别人用。

七日,刘老头儿头七未过,他辛苦养了一辈子的孩子就丢下他走了。

想到这一桩,吴老汉捏紧了拳头,扑向前方那张被褥叠得整整齐齐的床榻,痛哭起来,口中更是将刘铮祖宗十八辈骂了一遍,直到反应过来连刘老头儿也一并骂进去了,他才止住嚎啕,看向一直站在旁边好言相劝的小厮,哽咽着问了一句,“他是怎么去的?”

小厮叹了一声,“五天前的晚上,刘伯忽觉身体不适,把晚上吃的东西全数吐了出来。大夫过来时,刘伯已经开始抽搐了,大夫说治不了,于是我们就去禀告了管事的,不多久,管事的就派人把刘伯接走了。”

吴老汉愣了一愣,“管事的?他把他带到哪里去了?”

“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也是我们家老爷慈悲,但凡普济堂的人,外头请的大夫治不好,那就要交给家里的大夫。您老知道吧,咱们老爷的大夫那可是宫里派下来的御医,能包治天下百病,若连他老人家都看不好呢,那就是行将就木,无药可医了。”说到这里,他又叹了一声,“很不幸,刘伯就是这后一种,所以管事的将他接走后,就没有再送回来。”

吴老汉还是不解,“可是他有家人啊,他病死了,你们都不去知照一声的吗?”

小厮抓着下颌苦笑,“感情您还不知道呢,刘铮把他爹送过来时,就说了,他们一家子要远行,从此不再回来,所以刘伯的生老病死便一概管不了,全权交于咱们普济堂处理。当时我们不乐意收,因为咱们普济堂建立的目的就是尊老,现在刘铮一家子弃老,不是反其道而为之吗。可是这事不知怎地传到老爷耳朵里,老爷听闻便说,这刘铮能做出此等不不孝的事,若将刘伯交到他手上,说不定半路被他遗弃在荒野也未可知,所以还不如将老头儿收进普济堂,颐养天年。”

说到此处,他摇了摇头,“可惜呀,人命天定,刘伯他在咱们这没享上几日福,便去了,现在我看着这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也不好受,不过老伯,您也要多保重自己,切莫伤心又伤身啊。”

“他......你们把他安置在何处了?我与他一场老友,连最后一面都未见上,总归是要去送一送的。”吴老汉声音颤了几颤,又滚下两行泪来。

***

刘老头的尸身还未安葬,就停放在山间的义庄中。吴老汉站在义庄门口,借着头顶的几颗疏星,看清楚最里面的一口棺材上用白灰写着一个“刘”字,不禁胸口一紧,再加上一阵山风刮过,将山壁上的草木吹得飒飒作响,便更有野风荒草暝萧萧之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