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布局(2 / 2)

加入书签

很好,装逼装完了。刘寻跟霍戈回城。接下来,接风宴、对众官的勉励,择优奖赏一部分。刘寻也比较熟悉了,按部就班的就做了下去。

第二天,刘寻正式全面收回南汉政权中央机构的各处权力。然后任命霍戈为主将,魏续、大虎为副将,胡烈为先锋。带领一万南中士兵,两万南蛮援军,三千胡烈本部军,作为北伐东路军,休整一日,第二天出发!

并且命令吴济把军权移交给陈至和武安家。

这样,刘寻身边只剩下一万南中军、八千剩余的南蛮兵和五百陈至新训练好的御林军了。将领也只有陈至、武安家和大虎的部将、南蛮将领龙青石了。

上次前来投奔刘寻的人中,有两个因为在历史上不出名,被刘寻安排在王宫中当幕僚。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这两人倒是很有才学!

想来也是,如果没有胆识才学,岂敢第一时间来投奔刘寻?

两人一个叫杜良,字幼伦,出自蜀汉京都城的一个二流士族家庭。一个叫李圭,出自蜀郡没落士族家庭。二人才学较高、熟于政事。刘寻准备对他们进行新的任命。

这段时间招贤馆也来了不少人。刘寻这里有名单,如陈寿、糜文、颜渊、向充、王训、杜轸、杜烈等人。

刘寻准备安定之后就一一接见他们,评定一番,安排职位。

这个时候,刘寻终于有时间开始进行科举制的第一步先期准备了!

这第一步准备,就是增加黜落法!

黜落法就是考试有考不上的情况,考的差的会被黜落。

汉朝没有黜落法,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吧?但事实就是如此。

孝廉制度中,地方长官为中央朝廷推举孝廉。这些孝廉还要到朝廷去考一番文韬武略,然后根据才能大小任命官职。但是!没有黜落法。也就是说这些孝廉无论才能好坏,没有当不上官的。

可能一个孝廉各方面考核成绩都很好,去当郡守。另一个各方面都不好,去当县丞。但是,哪怕就是才能差成,也不会被收回孝廉身份,撵回家。

刘寻第一步就是增加黜落法,让不合格的人滚蛋!这个理由也是现成的:地方官所举荐的人,有可能因为任人唯亲或名不符实,才能、品行不足,最差的几个朝廷当然不想要了!大汉孝廉制那么多年,人渣被举孝廉的也不少,这个借口基本能被天下人接受,不会引起人反对。

与黜落法相匹配的,刘寻要增加各地区举孝廉的名额。这个理由就更好了:地方长官不是怕自己举的孝廉朝廷看不上,大失颜面吗?那我多给你几个名额,放宽条件,选到不好的人了,不怪你,怪我给的名额太多了。再说,名额多了,刘寻需要的人才就更有机会被发现了。

还有,大力扶持推举制。推举制是指某人依靠武力或智谋,在当地挺有名气,当地三老、百姓联名想官府推荐此人。

这种情况在战国到大汉初期比较盛行。孝廉制出来以后,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但是并没有完全废止。刘寻就是要大力扶持这种情况,让底层百姓推举人才,当然也要经过考试。

还有,招贤馆也要一直开着。

这样,被推举到朝廷的人才就会变得很多,加上黜落法,就能让刘寻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才!而且,用考核决定人才是否能脱颖而出,也为以后的科举制奠定了核心基础!

当然这些事情都要慢慢做。现在还有考察各郡县政绩、收取赋税和进行下一季农作物种植,召集工匠搞新技术研发、拾起矿盐和蜀锦经营等国家产业的事儿,都要一件件地去做。

就这样,刘寻的大汉政权迎来了一个新时期:对外三路大军北伐、收复失地,对内进行改革和复兴的高速发展时期!

待发展取得卓越成效时,必然会以一个新的、繁盛的面孔出现在天下人面前!

希望各位书友明天支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