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王爷(1 / 2)

加入书签

白衣顾公子目光扫了下,微微一笑,没有说话低下头继续看,王沛有些担心也有几分好,起身到到亭外观看。

这时从石船内出来三个身着便服的年人,三人显然也注意到竹林内的动静,不知那边出现,正站在船头伸长脖子朝这边张望,不过,显然他们小亭内要现得晚,候在石船边的下人正急匆匆朝竹林去。

过了会,下人急匆匆回来,手里拿着几张纸,到了小亭边,见到王沛,下人连忙施礼禀报。

“大人,这是那人的诗,抄录的人很多,第三篇洛神赋,由于太长,秋大将军的二公子在念。”

这下人很精明,将事情说得很清楚,王沛听后稍稍松口气,不过他更加好了,自古以来,无第一,武无第二,算有好,也要在点评推荐之后,才会有此轰动,今儿是怎么啦?

“什么章,拿来让老夫看看。”

王沛还没说什么,身后便传来郑恺不客气的话声,王沛不由苦笑,郑恺这烂脾气,几十年前如此,现在愈加利害了。

王沛走进小亭,郑恺依旧低头看,听到身后的动静,开口问道“听起来好像不是士子的,不知是那位的?”

申府下人在外面答道“据说是为商人,名叫柳寒。”

郑恺闻言抬头,脸浮现一层怒色,厉声喝道“今日乃坛盛会,怎地商人也混迹进来,还不快快赶出去!”

“回大人,是秋二公子带来的,小的打听了,好像得过什么木真先生的品鉴。”也难为这下人了,这么短时间居然还能打听出这么多东西。

“木真先生?”郑恺有些糊涂了,王沛也有困惑不解,没听说过有这么个人,倒是顾公子目光一转,微微笑了笑问“是不是巨木先生和稚真先生?”

“对,对,对!”下人高兴的叫起来“是这两人,是这俩人,还说是在长安。”

这一下亭内众人都明白了,这天底下得到巨木稚真两位品鉴的商人只有一个,顾公子眼光顿时亮了“没想到他也来了,我读过他的将进酒和出塞,前者奔放,后者壮丽,令人向往。”

“呵呵,听说将进酒一出,凉州烧刀子倒是大卖,长安城青楼女无人不会唱。”

“我也听说了,顾公子说得太对了,这将进酒读来令人心潮澎湃,王公,这次他作的什么诗,让老夫看看。”

说话间,从边站起来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朝王沛过去,郑恺有些不高兴了,一拍桌案

“成何体统!”

那老者愣住了,停在亭间,不明所以的看着郑恺。

郑恺面沉似水,厉声喝道“一个商人终日算计蝇头小利,有何德行!偶尔出一小诗,于国何用!于民何用!我等执掌国子监太学,肩负传播圣人之道,教化民众,为陛下培育人才之责,故而我等必须守正,唯有如此才能,才能守住国之正气。”

站在间的老者有些尴尬,王沛苦笑下摇摇头,在场人,只有他的资历家世可与郑恺相,所以,众人都将目光放到他身。

“郑兄,这么大年龄了,这养气的功夫怎么丢下了。”王沛笑呵呵,郑恺愣了下,随即轻轻嘿了声,没有反驳,王沛接着说道“今日既然是坛盛事,此人的诗若真的不错,也算为这场盛事锦添花。”

说着他展开手的纸,随即便被吸引住了,众人正在等他接着说,却见他目不转睛的看着手章,心知有异,想要来看看,又担心郑恺再度怒,只得看着王沛。

“果然名不虚传,妙!妙!好,”王沛看到一半便忍不住大声称好,在亭间的那人忍不住问道“王公!”

王沛抬头看,除了郑恺外,其他人都停下手之事,都看着他。王沛扭头看着郑恺“郑兄,我给你念念。”

也不等郑恺是不是同意,他便开始念起来“泰始二十一年,余朝帝都,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羲女。昔日洛水肆虐,羲女降临,降服洛水,福泽两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