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重逢(2 / 2)

加入书签

在风宇的计划中,只要这些人继续成长下去,“准王牌小队”迟早是要解散的。几位未来的觉醒者王牌都是要独当一面的,不可能一辈子跟着风宇混。而其他成不了王牌的,比如莫兰蒂,将会安排到“暴风蓝”舰队,成为机动部队指挥官。

至于最初培养王牌机师与自己组队,以对付no可能同时出现的大量退役王牌这种想法,在获知机动战士sII的设计性能之后便已经烟消云散了。有此级机型,一般的王牌机师还真不是依靠数量就能把他怎么样的。

一周之后,风宇的新座驾完工,内部型号为indstorm_II型,对外代号为“风暴”,和风宇的机师代号一样。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这架水蓝色的级机型时,都有种为之疯狂的感觉。

2o米的身高,放在“暴风号”的整备舱里头几乎已经是顶天立地,给人一种非常强的压迫感,差一点就进不了弹射装置。也幸好当初aa-ker设计暴风级驱逐舰时就考虑过风宇可能晋升级王牌的问题,对整备舱和弹射装置的尺寸进行了预留,否则这会儿就尴尬了。

“风暴”站在整备舱里的四架am原型机之中,顿时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不止是身高,就连合金军刀都比原型机长了一截。据m博士说,这还是眼睛看得见的表象,更劲爆的东西是表面上看不见的。

“风暴”的装甲和原型机是不同的,是加入了稀有材料的级合金,每一片装甲板的价值都过了一架四代am量产型。这种合金材料有极强的韧性,可以很好地克制合金军刀的锋锐。形象一点地打个比方,这种合金就像自带“铁壁”能力,一般机动战士砍一刀只能切入机体几厘米深。

据m博士说,这种材料已经昂贵到连uac都不敢随便用,只有级机型才会拥有,而且在战斗中受损的残片还要全数回收,回炉再造。不然很难找到这么多的材料给级机型制造装甲板耗材。

“风暴”的武器系统继续沿用风宇习惯的那些,但是肩部高斯炮的口径却加大了,变成了15omm。据m博士的解释,原先的12omm高斯炮对于同样使用新型合金的级机型的杀伤力不够,做不到一炮毙命。考虑到风宇以后可能会遇到级王牌,还是及早做好武器升级。而且“风暴”的整体尺寸变大了,肩部武器换个更大口径的也在情理之中。

性能方面,秒3oo公里,再次将四代机型远远抛开。驾驶舱也采用了动态位移补偿抗荷技术,即驾驶舱在机体提的瞬间做出相应的位移,以抵消作用在机师身上的部分g力,使其能够承受更强的提效果。单单这一项就能实现对四代原型机的碾压。

还是m博士说的,只有2o米高的机型才能使用这种补偿抗荷技术,因为这项技术需要更大的内部空间供驾驶舱进行动态位移。这项技术的关键就是在驾驶舱外部包裹上一层几十厘米厚的胶状层,当机体向任何一个方向做出加机动时,驾驶舱就向反方向位移,抵消一部分g力。

然而这些都还只是原先就存在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早已被各国运用在级机型身上。之所以没有普遍运用在量产机甚至专属定制机型上,还是那句话,机师能力决定其所能驾驶的机体性能。级机型那变态的提能力,交给一般机师去操作,结果只能是自寻死路。

抛开那些技术不说,“风暴”的真正精髓在于克莱格为风宇设计的两种特殊能力上,那才是觉醒者的专属定制。而这两项能力也属于“风暴”的最高机密,在风宇使用之前,连他的专属整备技术官老邱都不知道。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风宇都不太可能动用那两样杀手锏,除非被一群王牌机师围攻,或者遇到一个级王牌。

“风暴”一共有两架,一架为备用机。毕竟风宇的主要活动区域暂时还是在战乱的新非洲星系,距离gm53太远,真要出现无法修复的损伤,肯定是赶不及回来维修的。

新座驾入手,“暴风号”也到了回家的时候。但是在此之前,gm53还有点事要先处理一下--no的机动战士生产中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